江东新区高品质饮用水厂项目巧干破“三难”
记者 习霁鸿 通讯员 黎其伟 李宇浩
12月8日,海口江东新区高品质饮用水厂(以下简称江东高品质饮用水厂)项目工地上,项目部所有部门全部到位,所有人都在等待。
12月9日下午,江东高品质饮用水厂的第一块主体结构底板浇筑完成。封烁 摄23:58,一声令下,4辆泵车同时启动,混凝土从泵车的长臂中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流进钢筋之间。17.5小时后,江东高品质饮用水厂的第一块主体结构底板完成混凝土浇筑。据悉,该项目按照“比学赶超”活动要求,精准发力赶进度,争分夺秒抢工期。环节看似常规,操作起来实则难之又难。
第一难在于寻找泵车。
相邻的西边工地开工,占用了2条道路,项目部只剩下3条路可用,严重挤压了泵车的驻位点,原计划的76米长泵车无法进入最里头作业。
要继续推进,就要求变。项目部遍寻全省,最终租到了全省唯一一台82米长的泵车。开工时,4辆不同长度的泵车分守不同区域,长短结合,充分利用每一块可作业面,尽量保证进度。
第二难在于保障交通。
主体结构底板浇筑混凝土的17.5个小时里,其他工序不能停下。但是由于只剩下3条道路,而最核心的那条路又被4辆泵车横在当中,其余车辆很难高效通行。
“作业高峰期,各类车辆加起来超过160辆,如果不好好规划,这里的交通就会瘫痪。”双手左右一拢,项目总工程师王小磊划出了全部作业面。
怎么办?只能让土方车和罐车错峰施工——项目部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安排16辆小型挖土机在4个角撑倒退式开挖、堆存。这种小挖土机被项目部戏称为“挖耳勺”,虽然开挖量不大,但胜在灵活,在主体结构浇筑期间,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土方施工的影响,把有限的道路空间留给更关键、更重要的工序。
第三难,难在保证效率。
如何保障泵车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效率?除了保障常规的人、物、车之外,项目部还专门安排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傅根据现场情况调度混凝土供应方量,项目部称之为“掐方”。
生产调度负责人吕凤交就是这个“掐方”的人。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主体结构底板分4层浇筑,每层大约30厘米厚,他要根据浇筑面积和厚度来实时测算混凝土用量,保证混凝土的量刚刚好,“不能多,多了造成成本浪费;不能少,少了就要多拉几趟,影响效率。”
所有环节都全力以赴。9日下午,夕阳西下,最后1立方米混凝土落下,江东高品质饮用水厂的第一块主体结构底板浇筑完成。
俯瞰海口,热火朝天的不止这一处。在夕阳的方向,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美安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也正在充分“比学赶超”,快马加鞭地调试设备,月底就将通水试运行。
“集团目前约有20个水务项目在建,所有项目都掀起了‘比学赶超’热潮,在‘比学赶超’中互促共进。”海口市水务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本报海口12月9日讯)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