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南湾猴岛:小开发带动大保护

02.03.2017  23:35

  陵水黎族自治县南湾猴岛是海南省一处独特的景区,也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猕猴保护区,潜藏在重重山林中的野生猕猴是其最宝贵的资源。

  近日记者从南湾猴岛景区及相关研究学者处了解到,南湾猴岛猴子数量现已达到1500只,比上世纪中叶首次有统计记录时增长了14倍。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上世纪以来南湾猴岛经历了人进猴退到人退猴进再到人猴共进的写照。尤其是近10多年来,猴子数量与景区经营双增长,更是一场景区合理开发与猕猴协调保护的生动实践。

   从人进猴退到人退猴进

  “猴子是景区的根本,几十年来一直在增长,现在比上世纪60年代时多多了。如今我们的年游客量也持续超过百万人次,可谓人猴共兴。”南湾猴岛景区董事长张杰透露。

  为证实自己所言非虚,张杰推荐记者采访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海生,这是一位数十年来坚持在猴岛调研的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海生说,自己从1982年起至今,每年都会到猴岛进行调研;其中,从1982年至1996年,每年驻扎猴岛半年以上。从1980年代至今,每5年统计一次猴子数量。

  他介绍,在1965年设立资源保护站前,南湾猴岛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人们对南湾猴子的猎捕现象严重;尤其是20世纪早期,附近村民还组织过捕猴队。这对南湾猴岛猴子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抑制了其种群数量扩增。

  继1965年设立保护站后,1976年,猴岛成为海南首批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猴群增长。“具体来说,一是禁猎,二是禁伐,保护栖息地,三是长期监测。”江海生介绍。

  “设立保护站时,猴子数量有了第一次记录,5个猴群约100只。”1982年,第一次来猴岛调研的江海生做了数量统计,如今依稀记得是500只左右。“从1965年到上世纪80年代,是猴群的缓慢恢复期。

  从1990年代至今,猴子增长更为明显。“三四年前我们统计发现,它们已经增长到24个猴群,共1300只到1400只。”江海生介绍。而据张杰透露,从彼时至今,据景区观测统计,猴子又增长到约1500只。

  “在度过缓慢恢复期后,90年代是它的快速成长期,数量增长最明显,随后至今也保持增长,但近年速度放缓了,因为数量接近了整个区域的最大承载量。”江海生解释。

  值得提及的是,禁猎是猴子增多的主因之一,这也跟设立景区有关。1980年代中期,陵水政府部门设立猴岛景区开展旅游运营。有景区管理助力,猎捕猴子现象得到进一步缓解,但也未能完全杜绝。有陵水民众向记者回忆,在1990年代初,在陵水街头仍然容易见到卖猴子现象。据介绍,在1990年代中期,景区已经近于停业,疏于管理,猎捕现象又有抬头。在1996年现景区业主三特索道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接手后,与保护站联手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举措。据保护站工作人员透露,如今猎猴这一现象已经杜绝。

   猴子数量与景区盈利双增长

  景区总经理助理符鹤飞向记者提及,1996年三特公司接手南湾猴岛景区后,用3年时间完成缆车索道等基础建设,于1999年投入运营。不过,当年全年接待游客量不足5万人次。

  更令企业棘手的是,开业之初便面临一道大难题。据媒体报道,由于景区扩张导致部分猴子失去领地,它们迫不得已经常下山偷食村民的农作物。企业随之陷入频繁赔偿村民损失的泥潭,经营受到影响。

  是要开发,还是要保护?时任景区董事长代国夫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在南湾猴岛,猴子是主人。他毅然封闭了所有上山的道路,拆掉原有的建筑,恢复植被,开发园区的面积也从三四百亩缩小到80多亩,占整个保护区10.2平方公里面积不足1%。

  但光守好猴子领地并不够,还要让它们下来园区;不过,如此一来,又是一道开发与保护的难题。“所以我们又明确,要把园区打造成主人的会客厅。”符鹤飞说,景区成立了驯化部,喂养下山的猴子;同时仿照野生环境重新进行绿化,为它们提供自由的天地;甚至还建了游泳池,给它们消暑纳凉。

  “猴子是主人,游客是客人,管理者是仆人。园区是会客厅,整个南湾保护区是主人的卧室,不可打扰。”张杰谈及多年来景区坚持的开发思路时介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举措取得了成功。在打造出“客厅”后,猴子纷纷前来玩耍,到南湾猴岛看猴的品牌越打越响。2004年,景区年接待量已经近百万人次。如今也连年保持超百万人次的规模,效益攀升。

  结合前述猴子数量的情况看,这一时期的南湾猴岛也可谓退中有进、人猴共进。而同期,园区一直保持收缩后88亩的规模,严守开发区与保护区的边界,可谓在“夹缝”中取得发展。“正是保持与猴子的和谐关系,我们才会有这么多客人。”符鹤飞说。(记者苏庆明 通讯员陈思国)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