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黄道婆》全新演绎黎汉亲情

14.08.2017  18:47

  本报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吴可丽

  疾风骇浪之中,随着官船一行抵达崖州,汉族少女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由此开始……今天晚上8点,由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三亚市委宣传部出品,省歌舞团和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创作演出的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在省歌舞剧院上演。时隔十年,该剧经过全新编排后,在8月11日至13日再度亮相海南舞台,以此开启全国巡演。

  在舞台上用了真实织锦工具

  舞剧《黄道婆》于2006年首次亮相,受到了观众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多个全国奖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三亚黄道婆文化研讨会机遇为三亚、为海南打造又一文化名片,今年初,著名舞蹈编导教育家高度与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任总导演,从舞段、音乐、舞美等多方面重新打造该剧。全新亮相的舞剧共五幕,以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讲述了宋末元初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在海南岛生活、学习以及帮助黎族人民改良其棉纺织技术并将技术带回中原的故事,生动展示了海南黎族的民俗文化和中国古代的纺织文化。

  光影变幻如黎锦多彩图腾,在写意的舞美映衬下,黄道婆扮演者王念慈随彩绸起舞。演出前,王念慈告诉记者,从对黎锦一无所知到成为天下的“神织手”,表现“黄道婆”这一角色时要将其对海南、对黎族同胞的深厚情感融入在她一步步的学习之中,通过舞姿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对于王念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缬花黎布,巧手抚梭。演出中,演员们的动作与道具黎锦、灯光巧妙融合,以鲜活的艺术效果呈现出黎族织锦的过程。汉族人黄道婆在黎族少女符巧帮助下学习织黎锦,两位演员在黎族织女中翩跹共舞,再现了黄道婆与黎族妇女们共同创造纺织文化的场景。

  一张龙被由符巧传到黄道婆手上,寄托姐妹情深,传递黎汉深情。本身就是黎族人的赵小蕾在扮演符巧前仔细观摩自己的外婆如何织锦,用舞蹈再现这一民族艺术精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剧组追求细节,在舞台上使用了几件真实的织锦工具。

  在舞蹈中注入丰富黎族元素

  据了解,此次舞蹈的编排也较十年前有了较大提升,经过十年的积累,主创人员在群舞、双人舞、独舞中注入丰富黎族元素,钱铃棍等都为舞蹈添上民族亮色。

  悠悠音乐起,男一号阿山目送黄道婆离开海南岛,将织技带回中原。这一眼承载着剧中人物的情感,也饱含阿山扮演者汪子涵对于该剧的感情。十年前,25岁的汪子涵就扮演了阿山这一角色。“十年之后,我们不仅是在舞蹈、音乐等有形的形式上有了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的升华,由十年前黄道婆、符巧、阿山三人的儿女情长升华为了黎汉同胞的手足深情。”汪子涵说。多年积累促成的精良制作也引来当晚1000余名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好评。

  “真是一场文化盛宴。唯美的舞蹈讲述了黄道婆来琼学艺、革新纺织技术的故事,演绎了黄道婆坚韧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舞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黎锦文化,了解海南为中国纺织业作出的贡献。”海口市民刘智中说。

  在大学生吴丽颖看来,这部舞剧讲述的是“纯正”的海南故事。“舞剧让我们看到了海南民族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黎汉同胞的手足情深,很能体现海南特色。

  该剧完成三晚海口惠民汇报演出后将赴辽宁、黑龙江等地巡演。

  (本报海口8月1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