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提前开3次会 排练1天

31.07.2014  10:57

  原标题:听说督导要来,赶紧先“走几遍”

  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凌军辉 傅勇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在关键阶段,各地针对前期查摆出的问题积极整改落实,一些多年来形成的作风之弊逐渐好转,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受到触动。然而,个别单位和地方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有“脚本”的演出。

  自我批评“诀窍”——

  语言要重但事情要虚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表面看起来“辣味”的民主生活会,设定了尺度与底线。

  南方某市商务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先定调——“征集意见设‘禁区’,接受批评设‘防区’。”接下来单位班子成员一起演练,发言顺序、内容和时长“走几遍”。一位班子成员告诉记者,第二天督导组参加的民主生活会,大家严格按“脚本”进行,由于没涉及什么实质问题,互相批评“不太较真”,结果“圆满成功”。会后,单位班子一起在单位食堂吃饭“压惊”。

  事实上,为求“过关”对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预演”的地方和单位不是个例。东部一个县委书记告诉记者,由于有上面领导亲自督导,如何既保障“辣味十足”又体现“团结活泼”,大家感到“压力空前”。自我批评语言要重但事情要虚,批评他人分寸严格把握,围绕这一点,班子成员提前开了三次会,排练了整整一天。

  “台上说的都不是要害问题,台下谈的才是问题关键。”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说,有“辣味”的民主生活会是一面镜子,少数干部和单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过关”“闯关”思想,“演”的成份多,提出触及灵魂的问题少。

  互提意见“诀窍”——

  生活细节代替群众所急

  对于督导发现的问题,少数地方提交的整改方案言之凿凿,但其实是千方百计“虚晃一枪”。记者了解到,针对办公用房超标,一些地方清退数字笼统,清退用房不做任何说明,甚至搞“应付式清理”。例如,广东一家单位的局长、副局长统统搬到处长办公室,处长又搬到科员办公室,原来的超标办公室大门一锁,就算整改完毕。

  承诺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背后,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愿面对现实问题、触动真利益。有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互相提意见,以生活细节代替应该重视的大事。比如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硬骨头”问题较少涉及,提出的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如“出门车辆等候时间过长”、“县长不该让服务人员倒茶”……

  “如果将教育实践活动当成‘走过场’,对群众反映的难题拖延、推脱,甚至无视民众疾苦,是对有诉求群众的‘二次伤害’。”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只有力戒形式主义,才能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达到预期,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