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求职调查:一线城市居不易 二三本生遇瓶颈?

16.07.2015  10:58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张尼)进入7月,全国高校相继迎来毕业生离校的最后期限,今年全国高校有749万毕业生,再创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求职人数攀升的背景下,应届生如何求生存?以往受青睐的一线城市吸引力是否依旧?这些问题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生存压力大 一线城市吸引力下降?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但随着生活成本攀升、户籍制度收紧,“留下”的难度越来越大,北上广深的吸引力似乎也在下降。

  清华大学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京外就业率连续三年突破50%,2015届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的人数还会增加。而十年前,80%左右的清华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上海市教委6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非上海生源离沪就业的毕业生比以往有所上升,预计将超过20%。

  “在北京的生存压力太大,首先是户口难解决,同班的9名非京籍同学中,今年只有2名解决了北京户口。我基本没在北京求职就决定回老家郑州了。”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研究生李筱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像李筱这样的应届生并不在少数,今年5月,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腾讯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48.8%的被调查者希望去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工作,25.5%愿意去地级市工作,14%愿意去直辖市工作。

  另外,一线城市近年来飞涨的房价也让不少大学生“望而却步”。以北京为例,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已经达到29222元/平方米。“房价贵、消费高,即便在北京的收入高,但整体生活质量并不高。”李筱对记者表示,三年前怀着对首都的向往来到这里求学,三年后北京对自己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大批走进一线城市求职的应届生也面临巨大生活压力。今年刚从浙江某高校传媒专业毕业的宋鑫几个月前在北京某电视台谋到了一份实习工作,她对记者说,现在每个月1500元的房租已经让她这个收入不高的新“北漂”承受不小经济负担。

  学校定位不清 二三本院校生遇就业瓶颈?

  “我走了一圈,发现没什么适合的工作,一份简历也没投,准备撤了。”刚刚从一场招聘会走出来的李琦对记者说,“我的毕业学校一般,在河北一所高校读的工科,是个三本。

  与李琦境况相似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近期北京一些招聘专场上,有很多非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仍在求职,占据了未就业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

  毕业于天津某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的周晓晓就对记者表示,在大学阶段,学校设置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一方面毕业院校不如名校本科生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实操领域,自己的技能也不如一些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学校开设的一些课程都是偏理论的,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点钞、操作计算器等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还不如专科生。”周晓晓说。

  “二三本院校毕业生长期以来都是学生中就业最难的群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强调,这些院校本身应当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但是很多学校的办学定位存在偏差,认为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是“低人一等”,培养学术型人才就“高人一等”。

  “学校本身定位不清晰,导致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偏离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后虽然有了本科学历,但是就业竞争力很弱。” 熊丙奇强调,目前这些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回归学校本身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熊丙奇指出,除学校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有些学生自己设定的目标过高也会导致就业不成功。此外,有一些二三本院校学生完全以考研为目标进行大学期间学习,一旦考研失利,再进入到求职市场,其竞争力就要弱很多。

  求职招聘两难 供需双方需互做调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今年3月表示,今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1500万,除749万高校毕业生外,还有中专、技校和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总量压力仍然非常巨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尹蔚民指出,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今年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

  熊丙奇分析称,从整体就业形势来看,若国家能够创造更多有效岗位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能得到一定改善。因此,从政策层面看,国家需要改善就业环境,给学生创造更良好、公平的就业空间,但学生自身也要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下调整就业目标,提高竞争力。

  熊丙奇还认为,针对学生离校未就业情况要区别对待,学生在毕业前因忙于毕业论文等原因没找到工作属于正常现象,根据以往教育部统计数据,毕业半年后学生的就业率会提升约20个百分点,但长期处于待业状态的学生则要检查自身整体素质及心态是否存在问题。

  实际上,一边是毕业生苦苦奔走于求职路上,另一边则是,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招人难”困境。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赵琳日前对记者感慨称,企业现在也面临招不来人的问题。以其所在的一家中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例,通常职能岗位给本科生提供的月薪在3000到4000元之间,研究生比本科生高500到1000元,但招聘过程中发现这一薪资水平仍不能达到一些应届生的预期,特别是一些研究生对薪资要求过高,企业难以满足。

  熊丙奇认为,“求职难”、“招聘难”从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核心是学生的能力、求职目标与用人单位待遇存在差距。

  熊丙奇强调,一方面,学生本身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认知,调整职业定位和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不应当因存在“就业难”现象就压低待遇,要适当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本身提供给学生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求职者与用人方都需要彼此调整,实现供需对接。(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