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2名学生6次进殡仪馆拍微电影 记录《殡仪人》
纪录片《殡仪人》借着清明节的风,火了一把。
它火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忠实地记录了一群殡葬人的工作和故事,还在于它的主要创作者是两个海南中学的孩子——他们分别出生于1998年和2000年。此外,也在于他们拍摄这个记录片的时间,是在2016年的春节期间,一个本该欢笑的日子。
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得到了什么?
突发奇想
中学生想拍殡仪人故事
4月4日,清明节。当纪录片《殡仪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时候,很多观众留言佩服他们的勇气。该片的副导演、海南中学高一(16)班的女生王杰已却甩甩头发,回了一句:“死人也是人,有什么好怕的。”王杰已生于2000年,今年16岁。
一切,始于寒假将至的时候,生涯规划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去做一个职业访谈,有条件的,还可以拍成微电影。平时活跃于校园活动的王杰已,想到了在拍摄微电影领域颇有一些名气的学长徐硕。她想找他一起做一个微电影纪录片。但是,拍什么呢?他们将目光锁定在特殊行业。
“我们想过拍公安测谎的人,还想过拍做爆破的人,担心会涉密放弃了。”徐硕说,在一次社团会议结束后,和王杰已等10多位同学聚在一起时,他脑海冒出一个念头,说“要不我们关注殡葬行业吧?”话一出,身边同学都张大了嘴巴。王杰已却雀跃起来:“好啊,这个我想做。”
对于殡葬,徐硕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去年7月,他只身深入藏区,在色达,他亲眼目睹了一场天葬。当天葬师手起刀落,割开逝者的胸腔,他心里被惊了一下。但当念诵经文声响起时,他坦然了——尘归尘,土归土,本是自然的事。“然而,大家对殡葬人却存在不理解。”徐硕说,在他看来,就像是婚礼一样,葬礼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节点。“这个行业从业人员遭受到大家太多的偏见。”
困难重重
“你们什么不拍要拍这个!”
徐硕和王杰已决定先做问卷调查。他们通过互联网和问卷形式,对上百名15岁至60岁左右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不到3.3%的人交际圈子有从事殡葬行业的人;48%的人无法接受家人从事殡葬行业;34%的人认为殡仪馆是一个充满晦气的地方。这个结果,坚定了他们拍摄这个纪录片的念头。
然而,先是同学劝说:“寒假大过年的,你们拍什么不好拍这个!这一年都会不顺的。”但这还不是唯一的困难。
期末考试考完最后一科的那个下午,他们拨通了殡仪馆的电话。电话那边听说他们要来拍纪录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徐硕心里打了退堂鼓:“要不我们拍点别的吧?”王杰已却很坚定,决定拿着学校开的推荐信,去找民政局。那时离过年就只有几天时间,民政工作人员接下介绍信后,抛出一句:春节上班后等答复。怎么办?两人商量,干脆直接“闯”海口市殡仪馆吧。
王杰已的母亲陈朝艳起初听到女儿的想法后,很不解:大过年的,别人家都忙着拜年,你要我开车带你到殡仪馆?徐硕的父亲徐仲佳听了儿子的想法心里也毛毛的。但他转念一想,孩子敢于挑战,不是一件坏事,就同意了。两个家庭的父母,做起了专职司机。
他们的到来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很意外。殡葬管理所副所长沈随敏听他俩讲了拍摄的初衷后,表示支持。“年初一到年初三闭炉,你们年初四来吧。”
勇敢执著
他为拍素材半身探入棺材
除夕夜到年初三,徐硕都沉浸在资料的准备中。爷爷看到他大过年的竟然连看几集BBC拍摄纪录片《殡葬师》,悄悄问徐硕的父亲:“这孩子最近是不是出了点问题?”徐仲佳连忙帮孩子找理由瞒骗过去。
找同伴的过程同样艰难。很多同学听到“要去殡仪馆拍摄”,马上拒绝了。还有的同学,不知道殡仪馆是做什么的,第一次去,穿了个大红衣服,到了现场,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后面再也不敢去了。同学许可为了参加拍摄,专门瞒着父母,假装去做别的。前前后后,一共有11个同学参加过这个团队。
起先,徐硕和王杰已确实感到不适应。王杰已说,在殡仪馆里听到的基本都是哭声和悲伤的音乐,在那里,大家连大气都不敢喘,汽车经过也不会鸣笛。她曾经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靠在别人的肩膀上哭,哭得很大声,“当时就觉得,真的非常压抑”。
徐硕想拍摄到最真实的画面。比如,火化师傅怎么把纸棺堆起来,火化师傅在火化炉后面怎么工作。他还想拍摄一个从棺材里面看棺盖如何关上的镜头,反映“假如死者有灵,他会如何感受那个瞬间”。殡仪馆有一副空着的棺材,为了将器材放进去,徐硕把半个身子伸进棺材。“为了拍摄,顾虑不了那么多了。”
春节期间,为了拍摄这个短片,他们前往殡仪馆6次。
收获满满
上了一堂认识死亡的课
徐硕说,拍摄过程,本身也给自己上了一堂认识死亡的课。
徐硕和火化师傅走进火化车间,看着他平静地开火,炉内一片火光。“我看着炉内的尸骨想,从火化炉的一侧进入是躯体,另一侧取出便是灰烬,这便是死亡,如此平常但又神圣。”徐硕说,“看了那么多生离死别,然后看了那么多火化的流程,你就会觉得死亡也就真的那么回事,就跟每天睡觉吃饭一样。”
徐硕开始变得不再那么计较了。“半夜回家不会和司机讲价找那两块零钱,面对考砸了的试卷心里默默一笑,成绩还能提高。”这是他从那节课中学到的。
他们没有忘记初心:让人们认识并接受殡葬人这个行业。
“这些殡葬人都很可爱,采访过后我相信,没有热爱和执念,他们不可能坚持做这份工作。”王杰已说,他们当时采访了一位运输师傅,准备给他在视频上做人物介绍,便问他姓什么,没想到他惊慌地望着两人。“你们随便给我起个姓吧。”原来,他儿子和王杰已年纪差不多大,至今都不知道他爸是拉尸工。
但是,他们也采访到了淡然笑对的从业者。火化师傅黄师傅很热情,“你们想拍什么镜头我给你们拍呀,要什么镜头我给你们演呀。”他把口罩也摘了,还说“我是不是要对这个镜头笑呀”之类的。
徐硕说,自己计划要给他们送成片的光碟,作为这次拍摄的一个纪念。
“拍摄对他们理解生与死、理解生命有很大的帮助。”徐硕的父亲徐仲佳说,其实自己给儿子做司机这段时间,也从儿子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徐硕的班主任郑锋直到年后才知道学生拍摄了这个短片。“他们所做的,能唤起更多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他们是中学生能有这样的勇气和责任感,我很佩服。”
目前,他们的微电影《殡仪人》已有两万的点击观看量。(杨金运)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