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为的都是残疾人——记琼中县残联副理事长蔡贤法

22.05.2014  15:13

(本报记者  彭晓芳  符兰芬)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衣着、平和的言谈。这是蔡贤法留给记者的印象。17年来,他为了残疾人甘受苦累、无私奉献,但他却没有半句怨言,有的是一串串为残疾人服务的踏实足迹。

1997年,时任琼中县上安乡乡长的蔡贤法被调到琼中县残联担任副理事长一职,在接手工作后,蔡贤法便立刻投身到了残疾人工作中,之前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对残疾人的需求更加了然,因此很快便熟悉了残疾人工作,这一做便是17年,现在的蔡贤法对残疾人工作已是游刃有余。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的前提”蔡贤法说,为了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他亲自进村入户到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对残疾人信息进行登记和筛选。在他的积极工作下,2013年,琼中县有64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服药救助;有108名的白内障患者得到复明手术的治疗;有48名肢体残疾患者得到免费配置的辅助器具;对1名聋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月期间还为听障人士发放了121盒助听器。“2014年的康复工作将继续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会继续进行实地走访,将康复项目落实到有需要的残疾人身上。”蔡贤法说。

“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就要让残疾人实现就业。”为此,蔡贤法根据琼中的实际情况,联合县科技中心和县农业局,因地制宜的为残疾人举办了种养殖培训班,2013年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达142人次。与此同时,在公益岗位上,安排多名残疾人任乡镇专职委员,在省残疾人扶贫特种基地安排4名残疾人就业。虽然琼中县残联一直在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蔡贤法说。

“扶贫解困是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将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残疾人发展家庭种养业,增加收入。”蔡贤法说。为此,琼中县残联在2013年投入21万元对有就业能力的47户残疾人进行养猪、养羊、养兔、养鸡、开店的扶持,实现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我就业的愿望;还提供种苗扶持27户有种植能力的残疾人种植橡胶470亩;在实施残疾人安居工作上,完成50间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解决其住房难问题;并投入72.84万元,为607名重度残疾人进行生活补助,年人均补助1200元;投入81万元为450名残疾人实施“阳光家园”居家托养救助,年人均救助1800元。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残疾人事业添砖献瓦,为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谋福利。”这是蔡贤法17年为残疾人工作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