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9次降息降准 央行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短短11个月,中国人民银行7次挥起降准降息的调控工具,其中两次降准、两次降息、3次“双降”。如果再算上去年底的两次降准,央行在不足一年时间内释放流动性的频次达到了9次之多。
【中国经济论坛】中国不缺钱,货币政策缘何一再宽松
连续9次降息降准 央行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短短11个月,中国人民银行7次挥起降准降息的调控工具,其中两次降准、两次降息、3次“双降”。如果再算上去年底的两次降准,央行在不足一年时间内释放流动性的频次达到了9次之多。
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对市场而言,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描述颇有些感性,几乎没人能够说清“由松及紧”每一档所对应货币量的准确边界。
如此这般注入流动性后,炒股的牵挂股票是不是涨,买房的关心房价会不会跌,存银行的也想知道存款能不能跑赢通胀,搞实业的更想了解办贷款有没有可能容易些……接下去货币政策如何演绎,左右着每个人的“钱袋子”。
刺激投资和消费,改变公众预期
央行货币政策悄然“变调”是因为在“闹钱荒”吗?然而对比数据显示,从中国当下资金供给情况看显然并不缺钱:1949年—2008年,银行系统一共投出的信贷是30万亿,而2009年—2014年银行系统投出的信贷达到50万亿。
“无论从M2占整个GDP的比重看,还是最近几年货币投放量看,都是非常惊人的,仅仅2009年到2012年的货币量就超过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总和,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归咎于中国缺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存量看,中国的广义货币M2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确都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底,中国的M2达到122万亿元,与同年GDP的比率逼近200%,位居全球主要国家前列;从增量看,2006年—2008年,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4万亿、6万亿与7万亿元,在2009年与2010年倍增至14万亿,2011年虽短暂回落,2012年以后又重回上升轨道,并创下新高。
既然并不缺钱,为何央行又要掉头宽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对记者分析,这与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密切难分,“在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适度宽松的政策来引导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也需要适度宽松的政策来改变公众的预期。”
连续降准降息的背后,确实是国内经济前所未有的转折点。近年来,中国GDP增长速度从长达十数年连续两位数悄然回落到个位数,从保“8”到保“7”再到探至“6”时代,经济增速的战略“红线”不断下移,代表工业景气程度的PPI指数甚至连续43个月为负值。
刘胜军认为,PPI的负增长实际上提高了实际利率,这种情况下降息和降准有其必要性。“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当时在4万亿之后,中央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把存款准备金率提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对银行形成了很大的制约,现在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明显的下行周期,中央转而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企业负债率过高造成的资金链紧张也是专家眼中央行货币政策需要转向的主因。目前中国企业部门的负债率占比,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是全球最高的,已经超过了GDP的70%。
专家多主张宽松货币政策
事实上,相比中国央行“半遮琵琶”的“从松”货币政策,全球各国都在刮起货币宽松的风潮,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重量级央行都在超发货币,以对抗通货紧缩风险及经济疲态,中国也不可能脱离阵营。
美国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直维持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维持着几近于零的基准利率,共多印了近4万亿美元注入市场。尽管去年底美联储结束了资产购买计划,终结了长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但至今迟迟未能加息,仍然维持着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年初,欧洲央行也按下“宽松”按钮,宣布了数额逾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通过购买主权债券向市场注入海量的欧元。不久前欧洲央行再发声明,暗示最早将在12月扩大量化宽松规模。
日本自安倍晋三上台后便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推出无限量QE,导致日元在两年时间里对人民币贬值程度超过了50%。而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秘鲁、新西兰、瑞士、印度、新加坡、加拿大、韩国央行等也都在今年内纷纷发表了宽松声明。
竞相宽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之一,就是本国货币贬值,其溢出效应会促使其他国家跟进实施宽松政策。此轮全球宽松潮开始以来,各国货币已经开启了竞争性贬值进程,人民币汇率在陷入被动境地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货币人民币大幅升值削弱竞争力,选择宽松政策也更符合国家利益。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微妙的例行调整,钱颖一、陈雨露、宋国青三位专家委员由樊纲、黄益平、白重恩补缺,而盘点补缺的三位专家过去的观点,多主张宽松货币政策。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为了使经济能够平稳发展所采取的适度宽松措施还是必要的,“央行应该在经济疲弱和投资下降的情况下采取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我的评价是正面的。”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博导丁建臣也对记者分析:“面临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发挥央行的功能性作用,频繁调整完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还在今年的两会上给出了“我国应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