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06.08.2015  13:11

一、资源丰富是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独特优势 

一是馆藏档案资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软件支撑。综合档案馆是各地永久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基地,是政府公开信息纸质文本查阅中心,大量的档案信息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素材,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借助于档案资源可以使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增强爱国爱乡情怀,使档案馆成为当地群众直接触摸历史的“第二课堂”。盐城市档案馆目前档案进馆10多万卷,馆内还珍藏有少量明清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档案门类涉及文书、科技、会计、审计、  纪检等,档案载体形式有纸质、照片、磁带、光盘等。丰富的馆藏档案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 

二是档案馆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备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硬件条件。近几年来,新一轮档案馆建设热潮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打造多功能、现代  化、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成为档案部门努力奋斗的目标,各地档案馆注重新馆公共服务区的建设,一批大型、超大型公共档案馆拔地而起,成为一个地区文化标志性建筑,成为档案馆开展教育基地建设的新资源和优势,应该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盐城市档案馆新档案馆集库房、公共服务、办公于一体,专门设有1000平方米的陈列展厅,并配备较为完善的设施设备,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常开展。 

三是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运用,拉近了社会公众与档案馆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联系与沟通,档案馆作为当地电子档案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功能作用的不断延伸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盐城市档案馆设立了档案网站,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将教育内容搬上网络,明确专人定期维护、更新教育内容,扩大社会对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二、盘活档案是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是举办展览。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离不开展览,这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最重要的形式。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以及地方重要节庆活动,以爱国主义为布展主题,以馆藏档案为主要依托,集中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题材、不同侧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场景等。“十一五”期间,盐城市档案系统共举办展览20多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5万多人次。 

二是致力编研。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开发利用,是档案馆传统“功课”,也是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档案馆对这块工作一直以来抓得很紧,力争多出精品、力作。如:江苏省自2005年起,每两年一次开展全省档案编研成果评选活动,2009年起将编研成果评选改名为档案文化精品评选,扩大了评选范围。从历次申报的数量看,四次评选活动共收到编研成果1297项,每次都有一批精品力作脱颖而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全省档案编研工作新方向。 

三是搬上媒介。现代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传播迅捷的特点,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合理利用媒体的力量,开展档案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各地广泛开展了生动的实践。如江苏省档案局与《江苏经济报》联合举办的“江苏档案”专版,集中介绍江苏省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珍品,透过档案,宣传建国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江苏、  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形成了档案教育宣传的特色。 

四是网络推广。随着“三网”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成为新途径。如许多档案馆设立独立网站,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栏,举办网上展厅,展示教育内容;一些档案馆将教育内容编辑成短信,通过电信网及时向社会公众转发;一些档案馆探索利用广播电视网低价亲民、传播迅速、普及率高的特点,向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 

五是开展活动。档案馆一举打破传统封闭的旧面貌,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展示教育教化新形象。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档案馆日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档案馆,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普及地方历史人文知识、档案文化知识,使社会公众从档案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真实轨迹。 

六是协作共建。各档案馆积极“走出去”,开展协作共建活动,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配合学校、部队和社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盐城市档案馆与盐城师范学院联合举办“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人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证明,利用档案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受教育面广,活动成本低,实际效果好,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三、形成合力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备条件 

爱国主义基地建设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阵地,同时也为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这些年来,档案部门在致力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立足馆藏、尊重历史、体现特色、服务当今”的原则,围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的主题,让档案以更智慧的方式走向社会、走进大众,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突破、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社会重视,凝聚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推动力。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重要档案史料的仿真制作、实物征集和设施设备配置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光凭档案部门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入本地区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本建设计划,积极改善档案馆硬件设施,从财力和物力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档案馆要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好决策参考功能、展览教育功能、社会课堂功能以及信息集聚与传播、咨询利用功能,赢得社会的更大程度关注,为多元化融资创造条件。 

二是依靠丰富展品、创新形式,形成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感召力。目前,部分市县级的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较普遍存在着内容不够丰富,载体不够活泼,缺乏吸引力的现象,同时没有统筹好不同受众、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多少年一贯制,没有新内容,令青少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我们转换思维,开动脑筋,把尘封的历史转换成鲜活的教育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进、感兴趣,从而不断增强教育的感召力。 

三是坚持打造精品,形成特色,提升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影响力。就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来说,一方面,需要档案人实实在在地做好基础工作去尽力打造。目前,档案部门在挖掘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精品缺乏,品牌更少。究其原因,缺少以现实的眼光寻找历史的档案,割裂了档案与现实的联系,导致教育难以持续开展下去。加之缺乏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懂政治、历史、文化、法律,又懂摄影、美术、计算机等专业的“通才”,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精通档案保管利用的业务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眼睛向外,借力造势,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档案馆来,为我们出谋划策,提供思路,贡献智慧,再根据内容、题材的需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包装、推介,从而提升品质,逐步形成影响。 

综上所述,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的精神内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档案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需突破、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为了进一步做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馆的本职工作,不主动配合就是失职,配合不好就是不称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重视,主动争取有关各方面的配合、支持,自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自觉加强情况的报告和沟通,及时做好策划,拿出方案,力争列入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大盘子,挤入经费预算、  基地组成、工作展示的总体安排。

二是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各级综合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同样要着眼全局,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要注意规划好日常宣传与重大活动宣传,临时宣传与长期宣传,面上宣传与本地宣传,常规性宣传与突击性宣传之间的关系,要统筹好不同受众、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宣传教育,力求既有一定规模和声势,又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保持较好的质量。 

三是要丰富馆藏,优化资源。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源是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基地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各地要通过依法接收和有针对性征集,积极丰富、改善和优化馆藏结构,围绕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努力做到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富有特色,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提升基地的层次和品位。 

四是要注重创新,打造品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力在于创新,要与时俱进,重点在于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使档案活起来,注意挖掘提炼,要善于从档案里找故事,把枯燥的档案变成有趣的故事;要善于用现实的眼光寻找历史的档案,把档案变成现实的延伸,现实的背景,现实的参照,加强档案与现实的联系,使档案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力求做出精品,打造品牌。

(摘自:《档案与建设》2012年第2期,作者单位:盐城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