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打造田园综合体
记者 邓钰 通讯员 邢增慧
“同学们,今天走过的地方,哪里最令你难忘?”
“我喜欢和同学们在广场拍照,这里花开得特别鲜艳,特别美!”“我觉得在农业大棚里,看无土栽培的农业黑科技最好玩。”“我喜欢高山村,和城里景色不同,勾起了我的乡愁。”……12月6日,海口市东山中学的冬季研学之旅在位于海口市美兰区的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开展。带队老师茂辉话音刚落下,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
“这是农田?是科研基地?或是景区?”在为期半日的行程中,同学们漫游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走入园区内的农业梦工厂、高山村和生态热带新果园等地,收获满满的同时,心底不免有疑惑:这里似乎像万亩农田,稻花香里说丰年,沃土里“长”出幸福;又像是科研基地,种植大棚安装了各种高科技农业设备,令人眼花缭乱;似乎还像一个景区,处处美景,还有不少游玩设施。
“园区效能叠加,打造多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海南省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牛青峰表示,该园区致力于以农业为基础,不断丰富发展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全力打造“三区一中心”,即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热带农业休闲旅游体验区、农垦改革试验区和热带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第1站
走入万亩田园
赏生态之景
12月9日,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工作人员在温室里查看水果生长情况。
“从来没逛过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公园,有花有草还有蜿蜒的小河,就像走在画里一样。”一踏入桂林洋国家农业公园,东山中学初一学生钱素华犹如一只归林的小鸟,兴奋地四处游览。
然而,师生们看着眼前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难以想象,脚下这片茵茵绿地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芜盐碱地。
“园区离海岸线仅有1500余米,过去园内部分土地受到长期海水倒灌的影响,盐碱化严重,根本无法满足种植需求。”牛青峰仍然记得最初踏入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施工现场时的场景,地上的泥土在阳光炙烤下,干枯龟裂,用手敲一敲,甚至感觉和石头一样硬。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是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在发展中最先考量的问题。
“在发展中必须把生态放在第一位。”牛青峰说,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园区通过引入客土,并结合改良剂、有机肥等措施改良成土壤,在河道内种植本地水草,生态修复净化水体……利用科技力量,让荒土地变为四季有花,常年有景,成为处处鸟语花香的生态花园。
同时,园区围绕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第2站
看农业“黑”科技
品科研之景
12月9日,在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无土栽培引来游客好奇观看。“不需要土壤,不需要阳光,大棚里的蔬菜也能长得十分茂盛。这简直是黑科技!”走入农业梦工厂,大棚里的无土种植立体栽培系统中种植的蔬菜引起了东山中学初一学生杨文静的注意。
“这个系统实现了立体种植和无土栽培,能够在种植中实现时空的综合利用。”该园区立体种植区生产主管余美城介绍,无土栽培系统中的培养液富含氮、磷、钾等有机养分和钙、镁、铁等微量元素,和土壤相比,能有效防止有害病菌和土壤病害的发生,可以种植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作物。而且,无土栽培的蔬菜采摘期更长。“大棚里种植的野菜吃起来水分多,口味甘甜,上市后顾客反响非常好。”
除了营养健康的生长环境,让蔬菜生产管理实现全程精细化、动态化更为重要。余美城向师生们介绍,园区还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对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含水量、光照强度等物候条件进行监测,并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实时数据到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再根据情况进行科学调控,这样能使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实现增产丰收。而且,如此一来,一名员工就能看管多个温室大棚,提高了园区的高效化管理。
“我是生物老师,自然更关注农业科技的运用。”在茂辉看来,在公园中,学生们能够获得“活生生”的农业科技体验,“这个公园是个难得的‘自然学堂’,在这里无土栽培、立体种植、以及土壤的发酵和耕作等等抽象的前沿农业知识都从教科书直接搬到了现场,给孩子们一个立体的自然教育体验。”
在这个公园中,农业黑科技不仅如此。师生们走入生态热带新果园中,尖蜜拉、妈咪果、巧克力布丁果、澳洲手指柠檬、巴西樱桃等来自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等地区的各类热带果树,令大伙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据了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还将不断与海垦科学院集团等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打造集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科普示范功能于一体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第3站
游览美丽乡村
忆乡愁之景
12月9日,游客坐观光车在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的水果园里游览。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袁琛 摄
“这是乡村?还是景区?”当天中午,师生们到达游览的最后一站——高山村。漫步其中,“村在园里、家在景中”的景象仿佛一幅画卷徐徐打开。乡愁博物馆里陈列着旧时的农具,渗透出浓郁的农耕文化特色,穿村而过的河面上鸭群嬉戏……
一片土地承载着多元化涵义,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以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乡愁文化保护和园区建设的矛盾。
“我在园区打工,但家里农活也没落下。”傍晚,高山村民林乐下班后,脱去制服,扛起农具到自家地里接着干起了农活。在他看来,园区对高山村的开发充分保护和尊重了现有农村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还让村民们多了一层身份——观光农业建设者。“我们在园区里学会新理念,更有信心建设家乡了。”
此外,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在打造中,将村庄周边连片的大田洋及周边的基础设施都进行了优化提升,配套完善人行慢道、骑行绿道、稻田食堂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吸引来大批游客休闲赏玩,俨然一个美丽的城郊公园。
“这里漂亮又好玩,能骑行、能划船,还能喝咖啡,最重要的是不要门票!”茂辉坐在稻田食堂里由衷感慨,农业公园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没有围墙、没有边界、没有门票。
东山中学师生们的“农业观光半日游”,正体现了公园将农业、科技、文化、旅游融合的有力探索。园区还通过整合旅游和文体资源,策划引进一批质量高、影响力大、有品位、参与体验性强的活动,不断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
文旅融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优质的文化内容来打动人、连接人。自去年开园以来,桂林洋农业公园在梦工厂里的雨林剧场每天为游客带来3场马戏表演,获得游客一致好评。今年以来,公园举办的“我的美好生活”烹饪大赛等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市民游客参与度高。今年3月8日至10日,公园还举办了首届瓜果采摘文化节,让市民游客体验春季采摘的乐趣。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的建设,实现多种业态的串联,开通了一条可游、可玩、科学特色农业旅游主题线路,填补了我省农业旅游观光产品的空白,塑造了特色旅游新品牌。”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垦区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和全市旅游业发展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垦区将积极探索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和产业链延伸,提升文化和旅游互动效应,推动差异化发展,同时打造点线连接、区块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集群,引导垦区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报海口12月9日讯)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