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伟的沙画艺术:一捧细沙诉万般风情

11.08.2014  18:32

      【原标题】31岁的柯伟在三亚教书育人之余,一直琢磨与国画技法相融合的沙画艺术,他手中的沙子能够讲故事——

      一捧细沙

      诉万般风情

      柯伟在进行沙画表演。

    走进位于三亚市区的一间绘画工作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表情夸张、气氛热烈的油画作品。画的旁边,站着它的作者,三亚市第一中学美术老师柯伟。

      “这是我大四的毕业作品,年少时喜欢油画的技法,可到了三亚,这里的沙滩碧浪吸引了我,与国画技法相融合的沙画开始走进我的世界。”9年过去,留给31岁柯伟的,是日益精进的沙画技艺,是对美术梦想的逐步圆梦。

      用半年时间练习撒沙子

      从小受父亲影响,柯伟与画画结缘。“奶奶零售店里的香烟包装盒,常被我拆开来当做纸画画,当时真是看到什么画什么。”回忆起童年时光,柯伟笑着告诉记者,与其他人将美术当成一种向更高层次进发的目标不同,他从小就将美术当成兴趣学,自然而然的,画画就成为了一种享受。

      到了高二,听说了高考美术特长生,老师反复推荐,柯伟像许多孩子一样,接受了考前集训。“从家里到学校要40多公里,而且一天从早画到晚,素描、水粉、色彩等技巧反复练,但一点都不觉得烦,每学一点就能让自己的技艺更向前一步。”柯伟说。

      如愿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学习美术,柯伟觉得生活棒极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知道了沙画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传统绘画不同,沙画通过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实现多媒体的充分运用。”虽心动,但柯伟一直仅深藏于心。2005年,走出象牙塔的柯伟,应聘至三亚市第一中学工作。初到三亚,细长的沙滩,让他心里的沙画种子萌芽了。

      “我就想着可否用沙来进行艺术表现。开始还是固守传统,只是弄成静态的,如画座大山;后来就逐步往动态的方向发展,其实单幅的沙画精细度要求并不高,但加上配乐和故事后,整体的表现力比传统绘画强很多。”一旦动心了,对于强求完美的柯伟来说,意味着尽力做到最好。

      沙画是通过洒、抹、擦、划、点、勾、漏等手法绘制图形的,当我们欣赏沙画作品时,均匀地在沙画台上抹上一层沙子看似简单,其实学问不少。

      拿着一把沙子让其顺着手指缝隙漏下,普通人尝试往往会弄得一会成团、一会断线。可在柯伟手里,一把沙握在手中,或者拇指和食指捏着一小撮沙子,让其自然漏下形成的线条,因为“力度”掌握得当,就会变成一个个图像的基本轮廓。“为了掌握好这个力度,刚开始练习时,我在工作室近半年的时间都在练如何撒沙子。”柯伟透露,不仅要练力度,他也开始钻研不同沙子的“脾气”,沙漠的沙子份量重,弹性小,易控制;海沙弹性强,难以表现一些细腻的画面。

      自己摸索沙画装备

      一把沙,一块屏,一双手。柯伟通过它们,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是一幅幅浪漫唯美的温馨画面,是一个个情绪充盈的人物形象。

      可看过柯伟表演的人,还会被他随身携带的一样物品所吸引,那就是他自制的沙画台。

      “网上售卖的我都仔细看过,但没有符合我心意的,决定自己动手做。”柯伟兴奋地介绍起他的“装备”,“你看,它是分体设计的,上面是钢化玻璃,下面是LED光源,而且,光源有两套,可随时备用,意外情况时能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光影效果,我给它加了12种色彩的LED灯。”

      长90厘米,宽60厘米的自制沙画台,设计面积远大于市面上常见的沙画台,而且材质的选择,也处处体现了柯伟的用心。

      “台面是钢化玻璃,而非有机玻璃,主要是沙子比较硬,长期磨损台面会把台面弄花,钢化玻璃耐磨。而且,你看到旁边发光的是个小风扇了吗?因为长期使用,台面的温度太高,这些小风扇就是用来降温的。我有两个沙画台,演出用的有4个小风扇,平时练习用的有8个小风扇,主要是排练时时间较长。”从开始琢磨设计到最后不断调试完工,一台小小的沙画台,就耗费了柯伟将近半年的心血。

      看着静立的沙画台,柯伟还向记者透露着自己的小心思,“本来是想把它弄成通体透明的,那样的效果才炫,但考虑到运输不方便,只能放弃。”

      在6组音乐的不停变化中,柯伟在8分钟的时间内,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鹿回头传奇》的唯美爱情故事,这一刻,人、机器巧妙合二为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对三亚是有感情的,三亚古老的鹿回头传说成为我的第一个沙画作品。为了能让光线更柔和,更好地进行故事展现,我在沙画台下装了磨砂的材料,反复试验,加到第4块的效果是最好的。”柯伟笑着说。

      沙粒里细述鹿城故事

      用沙画的形式,讲述鹿城故事,说来容易,做来却难。

      摆在柯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速度。“要保证画面的连贯性,防止观众审美疲劳,沙画的速度与音乐的配合是很关键的。”柯伟说。

      通过缜密的构思,沙画艺术家往往需要将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具象地转化为沙画的语言,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画面前后的连贯性,配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其实我做沙画,挺占便宜的。”柯伟笑言,沙画的艺术,充分将他的木工、电工、音效剪辑、摄影摄像、视频制作、吉他弹奏等特长综合运用。

      欣赏柯伟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画面的细腻,小到一个眉脚的展示,嘴唇的上扬角度,直至整体画面的物体位置等细节处理,都能让人有着细品的欲望。

      “我会去琢磨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不同的特征。”柯伟透露,为展现女人的柔美,他在处理线条时会更多运用曲线;直线等线条运用主要展现男性的阳刚之美;而老人的展现,则通过众多的曲线,体现皱纹;可爱孩子的展现就更加讲究,在作品中,孩子一般会胖一些,面部在整个五官的占比中会占据更大的比例。

      除了关注细节,柯伟还重视本土元素的运用,新作品《海棠湾传说》与《鹿回头传奇》相比,人物的表现中,无论是男女主人公黎族发饰的运用,还是海棠花等本土常见植物的展现,都能让人体味柯伟独具匠心之处。

      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柯伟的职责。今年元旦联欢晚会上,与学生石雨馨的合作,让他印象深刻。

      “同事在我的空间里看到沙画作品后,就建议我在晚会中表演这个节目。当时学生用《银河碧波》古筝曲演奏,我们就上演了一出古筝配乐沙画表演。”柯伟说。

      “即兴表演的难度最大。”为保证演出成功,柯伟一方面通过录音学生的演奏,制作沙画作品,另一方面与学生交流如何控制速度确保同步。当然,对于完美主义者柯伟而言,为防止演出出现意外,他的心里早已备好了多套演出方案,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织女衣袂飘飘,牛郎深情款款,荷塘月色下,七夕的相会浪漫与温情并存……《银河碧波》的成功演绎,让石雨馨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因为画面感的加入,她慢慢懂得了作品的意境与内涵所在。

      “我的生活算是比较充实的,没有浪费时间,能从事与兴趣相关的职业,把自己所学教给学生,我是幸运的。沙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做动画的梦想。”柯伟说。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