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柬埔寨(磅湛)光明行”已顺利进行93台复明手术
“海南柬埔寨(磅湛)光明行”已顺利进行93台复明手术
两国志愿者为光明护航
关注海南柬埔寨(磅湛)光明行
■ 本报记者 马珂
“我两眼失明有5年了,女儿从医院公告上看到中国医疗队来义诊赶紧带着我来就诊,昨天做了手术。瞧,今天右眼又可以看见了!感谢中国医生!”今天一早,66岁柬埔寨白内障患者瓦莉揭开纱布又见光明,她激动地站起来,不停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截至今天下午6时,海南柬埔寨(磅湛)光明行已顺利进行93台复明手术,完成此行任务近半,其中首日接受手术的21例病人已揭纱重见光明。
在这几天的筛查及手术中,有一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每一个环节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力量,架起海南与磅湛、医生与患者之间友谊桥梁。
73岁志愿者做临时翻译
会说海南话、普通话、高棉语(柬埔寨语言),7名柬埔寨华侨志愿者成为海南柬埔寨(磅湛)光明行中的“宝”。从准备工作到正式手术,一言一行的沟通,全离不开这些临时翻译的帮助。
志愿者中年龄最大、73岁高龄的王潭是当地一所华文学校校长。他告诉记者,7名华侨志愿者中,有6名祖籍海南文昌,另外一名祖籍广东潮州的康惠玲也是海南媳妇,他们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
“医生告诉你要朝上看,别低头,要不眼药水就流出来了!”今天,王潭把医生的叮嘱用高棉语翻译给了一位正做术前准备的患者。闷热的手术室外过道上,王潭身上的志愿者T恤已经被汗水全部浸湿。
“老人家休息一下吧!”医疗队的年轻人看到王潭总是忍不住心疼,可他却不肯停歇。除了自己,王潭还把侄女王小琴带入了志愿者队伍,负责手术室里的翻译。
据了解,几位华侨都是从柬埔寨各省集中到磅湛。从28日海南医疗先遣队抵达磅湛起,他们便和医疗队的年轻人一样从早到晚拼在现场。
60岁的志愿者马昭智先生,父亲来自文昌,他则在柬埔寨出生。“虽然我没回过海南,但我们海南侨胞在柬埔寨都是说海南话的!这次看到这么多家乡来的亲人,我特别高兴,一点都不觉得累!”
“我们特别骄傲,家乡的医疗队为柬埔寨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62岁的邓达光祖籍文昌,他这回还带着妻子康惠玲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
记者看到,每名华侨志愿者都揣了一张纸条,上面对十几种眼科疾病都用中文、柬文、英文做了标注。“医学术语我们担心翻译不准,所以提前特别请教了侨胞中的医生。”王潭说,他回过海南五六次,最近一次返乡是在8年前。这次见到海南的乡亲,又勾起了他返乡的念头,“想去看看家乡的火箭发射基地,去看看家乡的变化!”
志愿者不分国界
排队、叫号、穿消毒衣……尽管患者很多,但手术室门外井然有序,医疗组中海航集团派出的6名青年志愿者承担起术前准备工作。
海航志愿者邱金坤告诉记者,出发前,海航在集团内部征集此次活动志愿者,有60多人报名,优中选优组成6人的志愿者团队。
引导患者进入筛查室和手术时,海航志愿者张君搀扶视力不佳的患者。即使得知某位患者可能携带某种具一定传染性的疾病,张君也没有半点躲闪。患者术前准备时需要穿戴鞋套,张君干脆蹲在地上为患者穿鞋套。“我们是志愿者,就是来为患者服务的。我们按照医生的指导,对自己做好一定防护工作。”张君说。
海航志愿者葛政有过参加海航光明行的经验,这次他成了术前准备区的总协调员,两天的志愿服务,让他嗓子几近嘶哑。
在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股力量,他们是柬埔寨本地青年联盟的志愿者。据了解,柬埔寨青年联盟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由青年人组成的公益组织,此次该联盟特别派出志愿者为保障光明行而服务。“青年联盟每天派出来自柬埔寨不同地区的6名志愿者到现场帮忙。感谢中国医生能够为我们本地患者带来光明,我想我们志愿者也应该不分国界,在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中,可以建立很好的友谊。”柬埔寨志愿者们说。
(本报柬埔寨磅湛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