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才新政 引路人才入琼
■ 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陈蔚林
近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面向海内外发出了海南引进人才的新讯号。与以往多项引才政策不同的是,新鲜出炉的引才政策把焦点放在了“柔性”上。
政策出台的背后,是多年不懈的摸索和实践。海南日报记者对多方人士进行采访,发现柔性引才政策在走上前台的这一刻,就已经包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而柔性引才政策带来的新变化,将成为国际旅游岛引才聚才的新基石。
1
破解人才发展问题——
着眼刚柔并济 加大引才力度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国家之间,无论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综合实力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一直以来,海南坚持不懈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人才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人才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当前,海南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作支撑。能否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成效的重大命题。
中央高度重视海南人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视察海南期间,明确要求我们“要继续完善政策措施,调动更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多种形式为海南发展服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破解人才发展难题,海南责无旁贷。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缺的是人才。我们要广揽用好人才,不惜血本,引进、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过程中,总书记对“多种形式”的强调引起了人才工作者们的强烈共鸣: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休闲度假、越冬疗养或是长期居住,如果能通过一定的优惠措施,放大我们的气候环境优势,吸引省外高层次人才在享受空气、阳光和美食的同时,通过柔性的方式为我所用,岂不是可以在全职刚性引进人才的同时,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走出一条刚柔并济、让人才以多种形式为海南发展服务的新路子来?
为了找准柔性引才的有效路径,在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省人才办专门开展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84.47%的省内用人单位愿意通过柔性方式引进人才,84.07%的省内干部群众支持开展柔性引才工作。看起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模式,已经成为海南各界的普遍共识。
2
热带天堂,风景迷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 就是最大吸引力
柔性引才,会有人愿意来吗?海南柔性引才的底气从何而来?
碧海蓝天,青山绿水,长夏无冬,就是海南最大的吸引力。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超过60%,空气质量和海水水质位列国内一流,是享誉中外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也是国人避寒越冬的首选目的地。全省2013年旅游过夜人数3672.51万人次,每年冬天来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型人才”不少于45万人,此外还有大量内地退休老人长年居住在海南,其中不乏大专家、大企业家等各类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海南视为“第二故乡”,愿意为海南发展尽心出力。
面向省外高层次人才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4.31%的被调查对象愿意为海南提供柔性智力服务,另有34.1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到时将会考虑。而在明确表示愿意来的人才中,70.37%认为宜人的气候环境是打动他们的首要原因,这就启示我们充可以放大旅游度假目的地的集聚效应,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吸引更多人才服务海南发展。
3
从感情留人到多管齐下——
海南柔性引才之路几多 努力
所谓柔性引才,是指我省用人单位在不改变省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省外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退休返聘、对口支援及其他适宜方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事实上,海南对柔性引才的零星探索,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上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每年冬天都会来三亚开展南繁育制种研究,当时全国推广的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90%左右都留有“南繁”印记。从那时起,外省专家们就会在工作之余,帮助海南当地解决农业技术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甜瓜育种研究的吴院士就常来海南岛。谈到海南,吴院士经常会提到两件小事。一是有一年刮台风,三亚当地的工作人员抢着登门帮她收拾行李,还把她安排到条件最好的政府招待所里避雨;二是有一年她在三亚突发阑尾炎,一位老农民一口气把她背到医院,还把家里仅有的5只母鸡都杀了炖汤给她补身子。吴院士说:“不管是政府还是老百姓,海南对我们这些外乡人都付出了真感情,我们没有理由不回报。”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工作间歇,她领着科研人员对海南甜瓜进行了改良,将一年三熟甚至四熟从 理论 变成了现实,并且甜度不亚于外地瓜种。其中,仅反季节哈密瓜就形成了10亿元的产值,让海南瓜农尝足了甜头。
如果说在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年代里,打动外来专家主要靠的是感情的话,那么伴随市场经济的风起潮涌,一些市县又为柔性引才注入了新的内涵。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了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万宁市主动找到实力雄厚的北京师范大学,希望该校能到万宁来办一所附属中学。“最初接到邀请时,北师大还是有顾虑的。”北师大万宁附中副校长喻志军说,“办学环境如何,政府支持力度怎样,合作模式怎么确定,校长教师基本待遇如何……这些我们都比较担心。”
而万宁市给出的答复,让北师大吃了一颗定心丸:充分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校长聘任权交给北师大,教师工资比当地现有水平高20%,优先解决教师住房,协助安置引进人才的配偶子女,每年向北师大提供一笔教育管理经费……
喻志军说,学校当时打算把在黑龙江任教的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逯洪才引进到万宁,由于担心爱人在万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逯老师一直都没和学校签正式合同。万宁市领导得知此事后,马上协调解决,一个月内就给家属安排好了工作。看到市里如此重视,逯洪才立即放心地和学校签了合同。
“北师大牌子硬、人才多,通过对口支援的方式选派优秀管理团队来海南参与学校管理,并定期选派优秀教师来海南指导授课,对我们帮助很大。一些家长原本都愿意把孩子放在海口念书,听说北师大附中来万宁了,又把孩子给转回来了。”万宁市人才办负责人说。而在喻志军看来,这种新的合作办学体制在海南公立学校中尚属首例,柔性引才让地方政府找到了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与万宁相邻的琼海市也是柔性引才的受益者。“柔性引才如果能落实,确实有效果。”琼海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小雄在谈到该院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对口协作时,感慨颇多。
一个县级市的二级医院,300张床位,20%的转诊率,医疗水平落后,在病患的痛苦面前,有时难免捉襟见肘。如何快速提升医院发展水平,成为摆在琼海市领导和医院班子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要想迅速见效,只能走出去招揽人才。”王小雄语气十分坚决,“但是很难,基础条件薄弱,远隔千山万水,也开不出高薪,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谈何容易?”
为了引来“金凤凰”,琼海市领导和院领导几经周折找到了西京医院。对方一听是海南,连连摇头:“太远了。”但琼海人并没有气馁,他们一边继续游说对方:“琼海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革命老区离不开解放军医院的支持。”一边由市里划拨95亩土地给西京医院建设专家公寓,800套公寓平地而起,让琼海成为西京医院医生们牵挂的“第二个家”。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在2008年11月正式签署了医疗合作协议。6年来,西京医院每年选派100多名专家来琼海坐堂问诊开方,主刀复杂手术,进行技术指导,并承担博鳌亚洲论坛的医疗服务保障任务;琼海市人民医院每年也精选医疗组到西京医院接受实战培训。在西京医院的指导下,琼海市人民医院已经熟练掌握体外循环下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等前沿诊疗技术,床位数扩到了730张,转诊率降到了7%,年收入也从7000多万元跃升至3.2亿元,并且顺利通过了省里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医院职工感慨:“过去是遇到重病不敢留,现在是没有留不住的病人。”
4
柔性引才难在哪儿?
一份调研报告引发的深思
除了万宁、琼海,海口、三亚、儋州、保亭等市县也在柔性引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现实需求相比,柔性引才的星星之火还远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到底是什么牵绊了柔性引才的步伐?
为了弄清原因,省人才办在柔性引才专项调研中,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发放调查问卷2469份,回收2305份。调研报告结果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柔性引才的氛围不浓厚,真正采取措施的单位不多;柔性引才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决定性作用和党政部门引导作用发挥不够;用人单位与柔性引才目标人群信息对接不畅;候鸟型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用人单位对柔性使用人才也存在一定顾虑,等等。
比如说,一些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地方却被党政部门给大包大揽了。前两年,某县策划了一场柔性引才解决技术难题的活动,但由于事先没有做好需求调查,导致请来专家的特长和本地企业的需要不匹配,最终活动草草收场,效果并不理想。
而党政部门在应该作为的地方有时却做不到位。比如说,省里某单位曾想从省外高校聘请专家帮着解决技术瓶颈,但由于自己名气不大,几次打电话找到省外高校的人事处和科研处,对方都是敷衍了事,态度并不积极。如果相关部门当时能出面协调一下,说不定效果会大不一样。
用人单位与省外人才信息对接不畅也是一个问题。最典型的是,某个县医院开出“每月补助一万元、提供免费食宿、报销往返机票”的价码从省外招聘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省外退休专家。从实际情况来讲,想招的人才层次并不是特别高,给的待遇也不低。经过努力,招聘信息登上了人民网、《中国老年报》和东三省的政府网站,由于信息很难有效覆盖到目标人群,效果微乎其微;后来又想办法把招聘消息登到了新浪网和搜狐网,由于不是热点新闻登不上网站首页,最终只是淹没在网站的海量新闻中,点击量十分有限,招聘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此外,柔性引进人才的社保关系不在本地,看病报销程序相对复杂,容易增加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再加上他们的家人朋友多在外地,业余时间也容易孤单,这些也都是问题所在。
5
柔性引才新政出台——
五大亮点“引路”人才入琼
为吸引人才以多种形式为海南发展服务,省委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了《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并于日前正式印发施行。《办法》共5章23条,主要呈现5大特点。
特点1 领域倾斜:
七大领域重点引入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为基本定位的新型工业;以做优做强热带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南海资源开发保护为主要职责的海洋经济;以适应城市化需要、满足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共建共享幸福家园为追求的社会事业;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建设。
特点2 人群聚焦:
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柔性引才并非什么人都引进,而是重点面向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职业道德良好,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知识技能扎实,身体条件良好,社保关系健全,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能够满足我省用人单位的合作需要,能够显著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在岗工作的能征得全职所在单位同意……都是柔性引才的基本条件。
特点3 方式灵活:
“候鸟型人才”可边度假边服务
柔性引才主要方式包括“5+1”类。“5”指的是:
顾问指导。通过聘请省外人才担任顾问的方式,吸引其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指导、业务拓展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短期兼职。通过聘请省外人才定期或不定期来琼进行短期兼职服务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候鸟服务。通过聘请旅居我省休养度假的“候鸟型人才”在琼开展服务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退休返聘。通过返聘已经退休的省外人才来琼工作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对口支援。通过与省外用人单位签订整体合作协议的方式,吸引其轮流选派本单位优秀人才,集中、定向、定期为我省相关用人单位提供对口智力支援。
“1”则是指经省人才办事前认可备案的其他方式,如服务外包、人才租赁等。
特点4 待遇从优:
利于工作,便于生活
柔性引进人才在我省工作生活期间,凭《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可以享受以下优惠待遇: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享受我省同类人员待遇;持有柔性引才聘书满1年的,可在我省参加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和登记;可在我省就近申办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旅游的手续;外籍人才需多次临时出入境的,可根据受聘期限办理有效居留许可证;可按我省人才安居工程专项政策的有关规定,免费或以优惠价格租住人才公寓;符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大师级人才”和“杰出人才”标准的人才,可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可在指定时间段内,以优惠协议价格游览指定景区、入住指定酒店;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子女可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并按有关政策办理就读手续;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报“海南省人才功勋奖”和“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按政策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特点5 机制创新:
由事前资助转向事后激励
由于人事、档案、工资、社保等关系均不转来海南,很难通过一纸协议判断柔性引进的人才是否来了海南并发挥了作用,为了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办法》一改以往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时“人来了就给启动资金”的做法,转而采用“人来了先工作,干得好的及时奖励”的方式。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在去伪存真之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记者了解到,我省用人单位柔性引才绩效评估结果优秀的,可以享受多重优惠待遇:对柔性引进人才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10万元—200万元资助;柔性引进人才获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配套支持;柔性引进人才主导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次性给予100万元配套支持…… (本报海口10月13日讯)
各方
回应
万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应龙:市县层面应拟定配套实施细则,让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地,普惠各地来琼工作的柔性引进人才。
三亚市农业局局长、三亚南繁科研院原院长李劲松:让人才和用人单位现身说法,让省内外都知道我省正在实施柔性引才项目。
北师大万宁附中副校长喻志军:要尽量简化柔性引才的手续,让人才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海南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花:海南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本土现有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