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教授林载亮扎根南沙开发美济礁 育出“爱国鱼”

15.03.2015  14:18

      原标题:老骥伏枥志在南海古稀之年张帆耕海 81岁老教授美济礁上育出“爱国鱼”

      林载亮曾到过南沙的曾母暗沙。图为记者敖坤翻拍

      林载亮在美济礁的养殖渔排。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神奇瑰丽的南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勇敢、坚韧的耕海人。他们往来穿梭于这条海路,书写一个又一个传奇。

      81岁的林载亮算得上年纪最大的耕海人,满头银发,饱经沧桑。

      “离这里1300多公里,南沙美济礁。那里就有我的养殖场。”日前,在海南省水产大院一间老旧的房屋里,谈起南海,林载亮就来了精神。此时,在美济礁养殖出来的“爱国鱼”正一船船运回三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知道,已经怀揣多年的梦想——开发南海,正一点点实现。

      古稀之年赴南沙美济礁上养大鱼

      认识林载亮的人都喜欢管他叫教授——南海深海网箱养殖教授;再或者叫他书记——三沙市南沙区美济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叫他教授是因为林载亮曾在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水产学院等高校任教多年,还曾担任海南省水产局副局长,对南海各岛礁做过细致的比较研究,参与编写过《南沙渔场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南海水产养殖专家。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林载亮从小就跟大海结缘。他的老家在福建平潭,从小家贫,父亲靠出海打鱼养活一家人。林载亮4岁时就跟着哥哥出海打鱼。大海在林载亮的脑子里扎了根,在血液中流淌。

      “这奠定了我们的海洋意识,对海洋有着天然的热爱。”这种热爱将林载亮与大海联系在一起,一辈子难舍难分。

      早在1992年,林载亮在考察南海时便发现美济礁是块养殖宝地。

      美济礁是南沙最大、最完整的潟湖,一年温差仅2摄氏度;由于远隔大陆,盐度几乎不变,稳定在33度。林载亮说:“这样一个完整的珊瑚礁,整个南海都非常难得。它的里面水浅,最深仅27米,外面水深,一公里外就可达到上千米,是发展海洋养殖的绝佳场所。”

      据此,林载亮很快编写了《海南省远洋及南沙渔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的重点则是围绕美济礁。

      2007年,73岁的林载亮毅然带领3名族亲、9名平潭渔民,运载60000条老虎斑和东星斑鱼苗前往美济礁,尝试深海养殖。

      那时,很多人都说林载亮疯了,竟然跑那么远去养殖!可林载亮心里明白,这不仅是去养殖,养大鱼,更是去守护祖国南疆。

      2012年三沙市成立,林载亮担任了美济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林载亮很自豪,“因为这昭示着国家主权。”

      台风天里痛失亲友海上征途遭撞船

      林载亮明白,走上南海养殖这条路,就注定充满艰险。跟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林载亮说:“我们在海上的人,祖祖辈辈都一样,性格里充满了坚强,甚至是顽强。”正是这份坚强才让林载亮撑到了现在。

      2007年11月21日,林载亮在美济礁的养殖刚刚起步,这天16级大台风贝思正面袭击美济礁。大风裹挟着巨浪,将网箱、渔排全部打翻。最严重的是,当时还在网箱上作业的9名工人全部遇难。这其中,还包括他的侄儿。

      这对于当时73岁的林载亮来说,无异于一场晴天霹雳,“打击非常大。”

      可林载亮没有倒下。不久之后,他在美济礁潟湖边上的一处礁石上立下了一块纪念碑。正面刻着“中国南沙美济礁养殖遇难者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公元2007年11月21日,来美济礁养殖的中国九位公民在此遇百年不遇的大台风不幸遇难。他们的名字是:王国雄、王高明、邱小亮、桂良明、王国永、黄永进、陈金龙、陈明发、林韶剧。”

      纪念碑的正面面向南海南端,背面的人名对着北方祖国家乡的方向。这成了炎黄子孙守望南海、护卫南疆的又一见证。

      第二年3月,林载亮重头再来,又买了60000尾老虎斑和东星斑鱼苗,再次踏上美济礁的征程。

      这期间的艰辛,久居大陆的人根本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