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丛林极限演习:耳进水鼓膜穿孔 数百马蜂蜇

08.08.2015  16:41

  滇西6月,骄阳炙烤着雨林,一片散发恶臭的泥潭上,飞蚁马蜂盘旋舞动。一群背负沉重装备的陆军特种兵,喊着震天的号子,在淤泥中奋力搏杀……

  这组在电影《冲出亚马逊》中才有的镜头,如今在成都军区特种侦察作战队真实上演。今年6月起,成都军区在热带雨林中组织全区170多名特战骨干进行为期3个月的“黑豹突击-2015”专项集训。一批“雨林尖刀”在这里磨出利刃,崭露锋芒。

  “训练敢拼命,打仗才会不丢命

  下士李胜鑫一到集训队,就走上战场,经历了一连串的挑战。战术射击中,他耳朵的鼓膜被震伤,参加水上战斗时,耳部进水又导致鼓膜穿孔。后来,在奔袭的路上,他高烧加上中暑,引发休克,一头栽进了泥水中……

  某部排长降巴扎西,过去是军事全能标兵学员,此次特战集训却跟不上趟。一次水上行动中,精于武装泅渡的他游到半程自己先沉入了湖底。他坦言:“总以为训练不是实战,再怎么着也不会丢命。现在猛一动真格,真有些扛不住!

  “特战队员若不能一招毙敌,倒下的就是自己!”军区一位首长的训诫,让参训队员个个后背发凉。

  第六战斗小队队长、某旅四级军士长郎智斌率先发力。热带雨林中,高温闷热、荆棘遍布。一次穿林行动,还没走到3公里,就有队员头晕、目眩、呕吐,再往前走已有人倒地不起。郎智斌担任“开路先锋”,负重物资最多、来回走的路最长。他咬牙挺过一个个险关,赢得了“森林狼”的美誉。

  工兵胡光磊带队穿越雨林,用砍刀开路,一不小心“”动一个丝瓜状的大蜂窝。刹那间,数百只马蜂疯狂地扑了上来,胡光磊手上、腿上多处被蜇伤。他迅速匍匐在地,一点点往后挪退,最终躲过了蜂群的大举进攻。

  “只要训不死,就往死里训!”这是特战队员在集训中喊出的口号。集训队采取全程竞赛性淘汰,被淘汰的队员编入预备队进行强化训练,随时准备补进下一轮主力队。集训全程没有一名队员申请退出。

  不演独角戏,弹好合奏曲

  雨夜突击,危机四伏。第四小队队员、上士严杨掉队以后,想独自抄“近路”绕过悬崖,结果不慎闯入“敌占区”,陷入了重围。危急时刻,他的队友搜索赶来,迅速投入战斗,交替掩护将他救出“火线”。

  “特种作战是团队作战,一支战斗小队,由多专业、多兵种组成。实施特种作战,练单兵更要练协同,练技术更要练战术。”集训队队长刘耀洪说。

  丛林中硝烟升腾,子弹呼啸,各战斗小队按红蓝分组,基于同一战术背景,展开“捉对厮杀”。他们将特种作战和侦察有机融合,以特种作战小分队执行敌后特种作战行动为牵引,综合设置战场行进、军事登山、水上战斗、野战生存及侦察引导、破袭战斗、夺控战斗等课目实兵演练,增强配合的默契程度。

  一次夜间行动,某小队穿出密林后,遇到一条湍急的大河。本来,从地图上看是有桥的,但桥上木板被大水冲走,只剩下桥墩。为了渡河,小队长韩明成纵身跳下河,拼尽全力游到上游河岸,拉回一艘铁船。队员们立即进行战术编组,有的拿工兵锹划、有的用竹子撑,共同劈波斩浪,拼命前行,最终全队成功渡河。

  管用的战法源自“意外

  第七小队队长、大学生排长黄修笠带队误入沼泽,全队在泥潭中遭受旱蚂蟥攻击,本想向其他小队求救,但沼泽地满是竹林蒿草,所带通信工具均遭信号屏蔽。

  这是个“大意外”。其实,来热带雨林训练前,针对诸如高温脱水、遭遇旱蚂蟥攻击、碰上断壁悬崖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特训队精心准备并演练了4大类17种行动预案,但像“没有信号没有路,没法呼救不能求助”的情况,实在是“意外的意外”。

  17种行动预案为啥没能应对一个“意外情况”?刘耀洪分析:预案永远代替不了实案。

  每当训练间隙,集训队都召集特战骨干,对雨林行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过筛子”:没想到天那么热,又抓狂又休克;没想到林子那么密,看不透穿不过;没想到谷底信号那么差,呼不出联不上;没想到上坡下坡那么陡;没想到毒虫、险地那么多……

  “管用的战法来自不断创新!”走出“雨林战场”,参训队员们深受触动,他们按照实战要求,对10多个经典战法和预案自发进行革新,并从中精选数个反复演练。大家把总结出的战法“”出来,相互挑刺纠偏,剔除不符合实战要求的花招虚招。

  在特战竞赛性演练考核中,一场以突袭敌后为背景的战斗打响。某小队一改常规思路,临机变阵,指挥队员凌晨机降,多路穿插,发动“手术刀式”突袭。天刚破晓,“敌人”指挥所陷入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