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带来淳朴民风 海口石山镇美社村10年无盗窃

23.10.2014  11:50
村规民约带来淳朴民风 海口石山镇美社村10年无盗窃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干净整洁的院落。 记者 黄一冰 摄

  海口网10月23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大强 通讯员 陈创淼)10月21日下午,在花梨树环绕、极具火山风情的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里,63岁村民王如宣正在村中休闲广场与村民聊天纳凉,记者与他一道回家拜访,却见他家庭院门虚掩着,而一楼唯一进出的大门只有两个把手,根本没有安装锁具,而门栓却反常地安装在门外,按下插销门就轻易打开。

  “家里无人,难道就不怕家中财物失盗吗?”面对记者的疑惑,老王信心满怀地说:“我们村10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件。

  行窃被抓为村民放电影作检讨

  说着,王如宣将记者带到村里休闲广场路边的一块大石头前。这块立面打磨平的石头上刻着美社村“村规民约”,第一条规定严禁贩毒吸毒涉毒,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和对未成年人监护不力的,以及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者均有不同处罚;对于盗窃家禽家畜、花梨木与机动车辆,以及入室盗窃的处罚却有些与众不同,都要被罚给村民放电影。如“盗窃家禽、家畜的按市场价格10倍赔偿,并罚电影两场”“入室盗窃的,物品按市场价值的10倍赔偿,并罚电影两场”。对于盗窃机动车以及花梨木的,都按市场价格的10倍赔偿,并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对于这则“村规民约”的出台,老王给记者讲述一起心酸的往事。解放初期,村里有一年轻人不时偷窃村民财物,屡教不改,一次他再次行窃村民犁耙后,被抓了现行,愤怒的村民痛揍了他一顿,结果将小偷打死了。

  “对小偷痛恨,但也不能犯法啊!”老王说,村民们汲取这一教训,从60年代起村里就针对偷盗制定了不成文的村规,80年代起将制定的村规民约专门留存文字档案,并与时俱进添加了“严禁贩毒吸毒涉毒”的内容。说起对偷盗罚放电影的处罚规定,老王说,也是依据当时形势而订的,因为那时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视机,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缺乏,能看上一场电影成了村民最盼望的事儿,而当时放上一场电影的费用也不轻,少说也要七八百元,处罚可谓“史上最严”。

  外村人进村行窃也难逃处罚

  有了这则“村规民约”,村民们执行起来毫不含糊。据老王讲述,2002年,村里一16岁的小青年曾希望与本村一女孩谈恋爱,但受到女孩冷遇。一次趁女孩洗澡之机,偷拿了她放在桌子上的2元钱,正好被村民看到,面对人证物证,该青年被罚款20元,还给全村放电影两场,放映前还要当着全村人的面作检讨立保证。该年轻人自觉无颜面对村中父老,随后外出打工,立誓痛改前非,最终赚了大钱。

  对于外村人进村行窃被抓住的,这则“村规民约”同样管用。2004年,一邻村的年轻男子偷了村民放在山上的羊,被村民看到揭发。村中年长者与村干部专门赶到他家里,尽管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其所在村的村干部也出面为其说情,希望免掉处罚,但村民仍坚持“依法办事”,最终他出嫁的姐姐出钱交了罚款并为村民放电影两场。该年轻人也吸取教训,后来改邪归正。

  村民王建平说,村里人从小时候懂事起就在大人的教育下,知道了“村规民约”的内容,“偷盗不仅要罚放电影,经济上受到损失,还要当着全村人检讨,搞得全家人都抬不起头。

  民风淳朴演绎路不拾遗

  因“村规民约”的震慑,村里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里建设文明生态村时,锯短的钢筋就露天摆放路边,未少过一根。一次,一位村民外出打工走得急,将摩托车放在村里“暖心庐舍”,而车钥匙都忘了拔下。一个多月后,该村民回村,摩托车仍原封不动地摆放在原处。

  一次,一位来村里参观的游客将一个相机包遗忘在村里,被村民发现后,送到王建平开的小卖部里,第二天,这位游客找回村里,包里的相机与钱物一样不少。

  王建平介绍,随着美社村建设文明生态村,村民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村里妇女们组建了舞蹈队,天天跳舞健身,也拉近彼此距离,“大家相处都很融洽,从来没发生吵架或打架的事。

  我市著名乡土文化专家蒙乐生认为,村规民约适应村民自治要求,具有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作用,好的“村规民约”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规范村民道德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因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文明和睦,美社村曾被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获得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等全国性殊荣,省、市荣誉更是不计其数,也是秀英区无上访、无涉毒、无刑事案件、无犯罪活动的“四无”平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