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阁:刺激国人消费须提升制造水平

25.03.2016  11:16
李剑阁:刺激国人消费须提升制造水平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海口网博鳌3月25日电 (记者陈敬儒)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通缩来了吗?”分论坛上,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剑阁作出上述表示。

  中国面临着通缩的形势

  李剑阁指出,中国PPI是47个月的负增长,也就是说从PPI的角度来说,中国确实面临着通缩的形势。PPI在下降的时候制造业的过剩产能企业,工资增长缓慢、奖金减少,但新兴行业,包括服务行业,包括每个人都面对的家里的保姆等服务型行业工资涨得非常快。所以光从CPI来看中国的情况,有时候还看不太清楚。

  “在我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或大部分学者中,始终担心通货膨胀。”李剑阁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价格的全面改革,曾经出现过20%的通货膨胀率。短短的几年内PPI到负数,因为中国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时候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第一次感觉到原来通货膨胀虽然可怕,通货紧缩更可怕。1998年,中国从全面“双紧”政策,就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一下子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次面对通缩。应该说中国政府对通缩的问题上经验不是很多,因为过去见得很少,但2008年以后到现在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又一次碰到了通缩。

  解决通缩要结构性改革

  李剑阁指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政府都是用货币政策对待通缩,好像是短时间之内比较行之有效的政策。但大家注意到上海G20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示,现在全球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的倾向,后来发现其他国家的央行行长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过分依赖了货币政策?通过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通缩问题?从中国现实讲,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我们如何应对通缩?李剑阁指出,中国原来的体制,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对通胀什么办法,什么东西缺就发票,让大家买不到,价格也不会涨。中国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通胀是非常有办法的,但对通缩的经验不是很多。1998年和这次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说经验还是不太多,正在摸索当中。记得90年代中国曾经出现大规模的抢购,如果觉得明天的钱变得不值钱,今天就是花钱,越是通胀预期的时候老百姓越花钱,越是通缩预期老百姓越是不花钱。所以我们应该打破居民的通缩预期,让他们感到经济会增长,某些方面的通缩是局部的。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态比较复杂,有些因为看到的房价、房租和服务性价格在涨,他不完全形成了通缩的预期。中国经常说PPI下降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完全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时候是产业升级的问题。现在中国人的消费跑到国外去了,跑到邻国去买各种各样的日用消费品,这说明中国供给侧的改革还大有空间,如果提升我们的制造能力、制造水平,中国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可以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