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谈中缅边境问题:有能力维护边境安全
记者会结束后,李克强总理挥别中外记者。 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昨天,主持人宣布记者会结束后,有一位记者追问如何看待中缅边境最近发生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说,“你问了一件让我感到痛心的事情。”之后,他用两个“坚决”表达了对此事的态度: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谈中日关系
日本领导人应担负起历史责任
在回答日本记者提出的“中日关系”问题时,李克强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仅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目的是要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让历史重演,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及一系列国际法,以维系人类持久和平。
李克强说,当前,中日关系的确比较困难,根子还是在于对那场战争、对历史的认识,并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李克强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不仅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成就,也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那场侵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终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
“在今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认为对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如果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并且保持一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就有新的契机,也自然会给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谈台湾问题
请台湾记者传递“定心丸”
在谈到对台问题时,李克强强调,两岸是一家人,是骨肉同胞,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会给两岸经济合作创造基础,扩大空间。他表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需要“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轮子就是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另一个轮子就是扩大相互开放。
李克强向提问的台湾记者说,“请你传递一个带有‘定心丸’的消息,就是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保持对他们的合理优惠政策。而且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会先一步对台湾开放,或者说对台湾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会更大一些。我们欢迎台商特别是年轻人到大陆来创业,并且愿意推动两岸人员交流,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
谈“搭便车”
中国是和大家一起推车
有记者问及中国是否成为了世界最大经济体,并指出有一种声音说中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上仍然“搭便车”。
对此,李克强回应说,“我在国外也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总是有被‘忽悠’的感觉。”李克强说,按照国际权威统计,中国也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按人均GDP,中国是在世界80位以后。“春节前,我去中国西部一个农村,连走两户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瓦房里,儿子40多岁了,因为穷还没有娶上媳妇。再到另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但是他的妹妹为了让哥哥更好地念书,春节还在外面打工没有回家。我看了确实很心痛。”李克强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李克强表示,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李克强笑称,“要说中国搭便车,这么大的块头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推车。”
谈中美关系
习近平主席今年将应邀赴美访问
谈到中美关系,李克强表示,中国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愿意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今年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相信会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李克强说,毋庸讳言,中美之间存有分歧,但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可以着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这里面有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我们正在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它是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这本身就是打破双边经贸合作的天花板,开辟发展的新空间。它向中美、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就是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会更沉更稳。
谈香港问题
担心中央收紧香港政策没有必要
在回答香港政改问题时,李克强回应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人担心中央政府会不会收紧对香港的政策,这个是不必要的”。
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讲到,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本身就说明要一以贯之地把“一国两制”实施好、贯彻好。因为“一国两制”写进了宪法和基本法,宪法和基本法构成了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基本法也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一国两制”是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不能随意改变。
李克强表示,中央政府会继续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也会继续加大对香港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香港、内地在交流合作当中都更多受益,进一步深化经贸和文化交流,使两地民众都满意,增进两地人民的福祉。
谈外交政策
希望用对话方式解决领土问题
来自奥地利的记者问及中国外交政策以及对俄罗斯乌克兰局势的看法。
李克强强调,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着客观、公正的立场,我们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同时表示,乌克兰问题给地缘政治确实带来了复杂性,尤其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我们还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够通过对话、谈判、协商解决。至于克里米亚问题,成因比较复杂,我们同样希望能够用对话的方式政治解决。我们希望看到邻居之间都和睦相处,欧洲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这既有利于相关方,也有利于中国。
谈中缅边境问题
有责任和能力维护中缅边境安全稳定
主持人宣布记者会结束后,有一位记者追问如何看待中缅边境最近发生的问题,李克强说,“你问了一件让我感到痛心的事情。”他表示,“在中缅边界我方一侧,一些我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损失,我首先要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我国外交部、军方都向缅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晨报记者 王萍 邹乐
■记者手记
17个问题 9次谈到责任
与去年回答了15个问题相比,今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到17个。“责任”是昨天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整场记者会,“责任”出现了9次。谈到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调控房地产市场时,李克强所谈的“责任”在于民生;谈到简政放权、为官不为、治理污染时,李克强所说的“责任”是政府的决心;在外交方面,李克强提及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以及相关国家的历史责任。
将复杂的问题用众所周知的俗语谚语,使其变得通俗易懂,是李克强的谈话风格。3次总理记者会,他总是用大家最熟悉、最好记的语言,去描述复杂的观点,“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就是李克强上次记者会给老百姓留下的“改革金句”。这次记者会上,在谈到互联网购物时,李克强希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在谈到简政放权时,他将削权比喻为“割腕,忍痛也得下刀”。谈到中国的经济,他又运用了中国围棋的运筹帷幄,提出“既要谋势,又要做活”。这样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往往是充满希望的力量感,形象、贴切、温暖。晨报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