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记者会十句妙答

16.03.2016  18:29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陈孟)16日上午10时30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

  约130分钟里,李克强回答了17位记者提问,其中有6个问题与经济相关,其他问题涉及简政放权、中美关系、周边关系、养老保障、农民收入等问题。

  记者会上,总理有哪些生动又“有料”的妙答?

  1.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

  面对路透社记者关于金融市场问题的“当头炮”,李克强表示,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他指出去年我们采取了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一系列措施,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2.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针对近期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李克强指出,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当然,政府有监管的责任。”他指出,随着形势的变化,现在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增强协调性,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3.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下行拖累世界经济”的担忧时,李克强说,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也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4.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给世界带来的会是一股暖风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所经过的压力测试也可以说是“宝贵的经验”。他说:“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给世界带来的会是一股暖风。

  5.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有记者提出“一些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时,李克强回应,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李克强说,“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6.用减政府权力的“”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

  谈及简政放权的工作时,李克强强调,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7.对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因为我们是同胞

  在回答关于“两岸关系前景”的提问时,李克强表示两岸经济社会关系“需要良性互动”。他说自己去年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发现不少台商对大陆出的经济举措很敏感,担心对台湾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改变。“我们听进去了,回来就发了文件,明确对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要给定心丸。”李克强说,“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是同胞啊。

  8.加大公开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李克强用“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形容政务公开的努力方向。他说,要推进政务公开,我们还要在若干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9.要让“权在用、云在看

  李克强强调,政府的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要上网、要留下痕迹,以便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他说:“人们不是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吗?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

  10.部长们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谈到政府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李克强举例说,今年两会前,自己要求国务院的部长们要主动发声,回答记者的提问。他还对参加“部长通道”的部长们进行叮嘱。“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