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女子未出过国门 谎称常出国旅游可代购骗1.2万元

11.05.2015  19:44

      原标题:家境不错,没有工作,30岁了日常生活开支仍靠父母提供从未出国,却在微信朋友圈谎称经常出国旅游,可帮人代购洋货

      骗了微友1.2万元代购款,花了

      贪心不足被微友“引蛇出洞”带进派出所,最后叫来母亲代其退款给受害人

      如今网上购物的渠道越来越多,微信朋友圈也成为网上代购的平台之一。海口一名30岁女子在微信朋友圈中谎称自己经常出国旅游,可帮忙代购,但在收到代购款后却拒绝与微友联系。近日,受害人意识到被骗后报警并“引蛇出洞”,将这名女子带进了派出所。该女子最终承认从未出过国,钱款已被挥霍。在派出所的调解下,该女子的母亲代其将1.2万元“代购款”退还给受害人。

      掉入陷阱

      托人代购,转账后石沉大海

      在海口上班的陈小姐是海南人,今年26岁。今年初,她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一个微信群,群里有400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平时大家闲聊中,经常聊及日常购物的话题。

      据陈小姐介绍,在该群里,她结识了一位女性朋友小艾(化名),对方自称经常到国外旅游,并通过微信发送一些其在国外旅游的照片给陈小姐看。陈小姐信以为真,向对方透露自己想购买几块免税手表和包包,但国内价格太高。

      今年3月底,小艾主动联系陈小姐,称其又要出国了,可以帮陈小姐在国外代购一些免税手表和包包。陈小姐经过挑选,将自己心仪的商品信息发给小艾,并通过微信向小艾转了账。

      “从3月底,我共分6次向她转账共计12000元,委托她购买3块名牌手表和1个包包,还有一些香水。”陈小姐称,代购款中除了她本人的9000余元,另外2000余元是她朋友的。但让陈小姐没有想到的是,转账后代购的事就像石沉大海一样,一直没有收到小艾的任何回复。

      “引蛇出洞”

      涉骗女子被送进派出所,称从未出过国

      据了解,小艾之前一直声称是陈小姐朋友的朋友,所以陈小姐从未起疑心。“她(小艾)称5月5日就能从国外回来,但我几次联系她,她都说不在当地或者没空。”陈小姐说,几次遭遇推脱后,她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于是立即向自己的一位朋友打听小艾的信息,结果不出所料:这名朋友根本不认识小艾。

      事后,陈小姐向海口金贸派出所报警。在民警的提醒下,陈小姐以要给对方现金为由,“引蛇出洞”。见到小艾后,陈小姐将其带到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小艾主动坦承,她纯粹就是想钱想歪了,如今骗来的钱已花得差不多了,无力偿还。随后,小艾电话通知了自己的父母过来。

      据小艾的母亲申女士介绍,他们家庭条件不错,小艾虽然30岁了,但无业,日常用钱都是父母提供。“我女儿根本没有出过国,不知她为何拿出国代购来骗人。”申女士坦承,由于她和丈夫都忙于工作,疏于管教才酿成苦果。

      随后,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小艾的母亲代其将1.2万元退还给受害人陈小姐。因陈小姐只是口头报警,不愿意配合警方立案,加上钱款数额不大且已追回,小艾仅受到批评教育后被母亲带回了家。

      律师观点

      微信代购风险大,留存交易凭证很重要

      记者调查发现,微信代购中,有向自己熟悉的朋友购物的,也有像陈小姐这样从“朋友的朋友”那里购物。“目前的微信代购没有评价机制和信用担保,微信的交易模式完全基于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可是,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拒绝履约等消费纠纷,消费者很难维权。”据海口工商系统内一名工作人员透露,随着微信购物的兴起,目前工商部门收到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据海口盈帆律师事务所李君律师介绍,目前微信代购还是一种虚拟的购物方式,微信交易中存在双方没有买卖合同等多种风险,维权很难,因此交易过程中应尽量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购买。另外,目前微信并非实名认证,鉴别微信当事人的身份存在技术性的问题。因此,涉及到财产交易的时候,还应多方核实,了解清楚对方的真实姓名,保存好自己的聊天记录、购买记录以及相关的交易凭证,为将来发生纠纷时留存相关的维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