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海南教育饱受摧残 定安中学六易其址不曾停办

07.09.2015  11:41

      原标题:抗日期间海南教育饱受摧残 定安中学六易其址办学

      1939年初,日军占领海南岛后,颠沛流离、艰难办学的海南学校不在少数,私立琼海中学、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琼山中学、文昌中学、崖县县立中学、琼崖东路中学等等,其中定安中学更是六易其址,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海南岛上唯一一所不曾停办的学校。

      此外,有些学校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未能迁至岛外,只好变作沦陷区的“乡村流动学校”,在日军的高压统治下打起了教育游击战。

      陌生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渐渐没过琅琅书声。时任文昌中学校长的詹行烍疾步奔走于各个教室,发出全体师生向学校西南方向的汪洋村一带疏散的号令。

      这是1939年1月间,日本机队在日军正式登陆海南之前,飞临文昌上空盘旋侦查时的场景。据《文昌文化大全》一书记载,那一天,气势汹汹的日军机队集中火力,向位于文昌中学校园内的云龙楼投掷了70多颗重型炸弹,继而用机关炮轮番扫射,直至楼倒墙塌方才离去。

      这座特意修成飞机造型的云龙楼记载着文昌中学师生率先捐款购机抗日的民族义举,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昌乃至海南都有着重要意义。宋子文在1936年第一次回到故乡时,就是在此发表了建设海南、抵抗日本的演讲。

      幸运的是,除了最后一批离开校园的詹行烍受了一些弹片擦伤之外,师生全部安全撤离。但这次突然的空袭向他们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安稳日子不再长远。

      海南地方教育饱受摧残

      詹行烍等人的担心很快成为现实。

      同年2月22日上午,日军陆军台湾旅团的步兵、炮兵、骑兵约400余人,以坦克开路、飞机掩护的方式,分为两批由海口向文昌挺进。当天下午,文城陷落,满目疮痍,昔日美丽的文昌中学校园也被改建为日军兵营。

      “要摧毁一个民族的反抗力,就要摧毁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教育。”谈起抗战时期海南教育遭受的重创,海南文史专家王俞春的语气有些沉重。

      在编写《海南教育史志》过程中,他调研发现,日军侵琼后,海南绝大多数国民学校均难逃停办的命运,“在国共分裂后海南教育逐步走向衰落的背景下,这一致命打击更是令海南地方教育雪上加霜、饱受摧残。”

      他举例,抗日战争时期,仅文昌县(现文昌市)就有80%的小学停办,“幸存”于偏远乡村或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每所也不过师生十余人,这便是彼时海南教育的一个缩影。而有的学校形存实亡,成为了由日军及其扶植的傀儡政权掌控的日式学校,用按照奴化教育的方针和要求编写的教材,为学生们教授日语及日本文化,以期达到“培养出日本人的奴隶”之目的。

      那几年,原琼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王万江正是十二三岁上学的年纪。“同村的小伙伴们都很怕啊,不愿意去日本人办的学校读书。”他还记得,日军不仅在全岛大肆办学,还为各个村庄分配指标、下达任务——每个村庄必须选送一名适龄儿童到学校接受日式教育。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本就贫困的村民们往往采取家家户户“凑份子”的方式,“雇”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送去。

      去读书会受什么苦?王万江虽未体会,但闻言传。所谓的日式学校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师长,稍有不逊就要接受严苛的体罚。除了教师的拳打脚踢、板拍棍殴和言语侮辱之外,此类学校还流行一种“互打法”,即令学生对面而立,一边哭泣一边互扇耳光。每每这时,日本教师和官兵就在一旁“欣赏”,殊不知学生的心理蒙受了难以磨灭的打击。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为了延续海南教育火种,部分在岛内规模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中等学校,在当地政府、进步人士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多次将学校搬迁至农村、山区甚至外国租界,坚持办学直至抗日胜利,在海南教育史上留下了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