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私房菜” 期待多点宽容

06.06.2015  20:33

  “私家秘制豆干,自家做的特色小吃,现做现卖,今天还有少量现货,懂吃的吃货快来买,数量不多,不一定天天有”。你看过这种朋友圈“私房菜”广告吗?很多网友觉得这种方式挺新潮,坐在家里就能吃到不同美食。然而,也有人对朋友“私房菜”诸多问题心生忧虑,吁求监管的呼声日高。

  人们对朋友圈“私房菜”的担忧,集中在几个方面:产品原材料优劣无法溯源、流通环节存在污染风险、未经工商卫生等注册登记、行政难以监管、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如果说,“私房菜”大范围地对陌生人开放,确实存在上面这些风险,但是,朋友圈“私房菜”是一种面对熟人的新型销售方式,与传统开门做生意方式意趣殊异,不妨多些宽容。

  与微博、论坛等传统社交网络的陌生人社会不同,微信朋友圈有熟人社会特征。多数人的朋友圈,圈中多数是朋友,至少朋友的朋友,纯粹陌生人并不是很多。微信朋友圈熟人社会或者准熟人社会之特色,对“私房菜”经营模式的影响偏于正面。对经营者来说,“私房菜”做出来是给“朋友”品尝的,即使不是免费,至少也不能“一切向钱看”,以次充好骗朋友。无论出于朋友情谊,还是自身声誉与利益,朋友圈“私房菜”经营者都会比传统小食店更加用心,更注重食物品质。一位在朋友圈“私房菜”的经营者说,“因为买的人都是通过朋友圈知道的,大多是很熟的朋友,所以一定要保障食品安全。否则,他们吃坏了肚子,我不但失去了客户资源,连朋友也做不成了”,此话不假。

  这边厢,对热衷于“私人订制”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朋友圈里的“私房菜”都不安全,谁能保证外面小食店或餐馆的食品更安全?别的不说,就干净程度而言,因朋友圈“私房菜”给朋友吃,又因为量不大,食材恐怕都会多洗几次。退一步,同样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客合法权益受损,或许经营“私房菜”的朋友会更负责任一些。当然,碍于朋友面子不便追究,那又是另一回事。

  替朋友圈“私房菜”辩护,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监管,任其野蛮生长,毕竟餐饮是一个关乎人民健康乃至安全的特殊行业,适度管理还是十分必要。问题在于,怎么管才能为其创设一个健康成长空间,而不是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互联网+”传统产业过程,都面临着一个社会实践走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前面的问题,需要后者作出适当调适,朋友圈“私房菜”也不例外。(海平)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