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朋友圈兴公益众筹热 平台门槛低抽成高引质疑
这是一个阳光午后,上海某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里,看着病床上渐渐入睡的女儿,作为父亲的曾亮(化名)轻轻扣上病房大门,退出门外。
顾不上疲惫,他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里打下这行字:“相信一切都会过去,感谢大家的关心。”
是的,近来发生的一切,让曾亮感觉自己的人生像“过山车”似的——
今年1月,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突发重病,需要十几万元的治疗费。两个月后,走投无路的曾亮通过“轻松筹”平台,向网友求助,不到5个小时,获得捐款13万余元。
时下,很多众筹平台都在为公众提供网络捐赠众筹服务,对像曾亮一样确实需要救助的人来说是一种福音。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网络公益众筹主体不规范,求助中“没病装病”、“小病装大病”等情形客观存在,捐赠式众筹也饱受争议。
截至2015年12月底 全国共有354家众筹平台 目前303家正常运营
速度
一场超速度的网络大募捐
初生婴儿遭遇凶险疾病,父母在微信“朋友圈”5小时筹13万元
这是一场超速度的网络大募捐。
曾亮与妻子郭月(化名)是海口一对普通小夫妻。今年1月,历经十月怀胎的郭月产下女儿,正当曾亮以为迎来人生最珍贵礼物的时候,厄运却接踵而至。
女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就陆续出现吐奶、吐胎便等现象,后被医生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急性腹膜炎。“医生告诉我们这种病非常凶险,死亡率很高。”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将这个家庭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随后,曾亮携家人先后到海口市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等地医治。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治疗,孩子病情终于有了转机,但治疗仍需要漫长的时间。
曾亮告诉记者,在重症监护室,孩子每天的治疗费用都得3000元至5000元,当时曾亮一家已花费近15万元,加之后续治疗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预计还需筹集十多万元的费用。
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而言,高昂的医药费无疑是座大山。这时,一位朋友向曾亮介绍了“轻松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今年3月17日,曾亮以妻子的名义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一条众筹帖子。
10元!曾亮记得,在帖子发出去几分钟后,一名叫“麦子”的网友第一个捐出了爱心善款,并转发了帖子。
虽然数额不大,但足以让曾亮兴奋,他感觉这条路子希望很大。果然,从当天中午开始,曾亮妻子的这条众筹帖子开始被热心网友在微信、微博等平台“疯狂”转发。
孩子可怜的遭遇打动了网友,1元、20元、50元、100元……网友转发的同时,纷纷慷慨解囊,有的人直接把钱转到曾亮及家人账户,有的托人代转善款。到当天下午5时许,1823名网友为曾亮一家捐款130163.92元,超过目标金额。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此时,离项目发起仅仅过去5个小时。
变数
不是每次众筹都能快速拿到钱
满怀希望的陈海以为一切都会如他所愿,顺利筹集善款,然而,现实却与预期相去甚远
曾亮说,当初在微信朋友圈发起筹款,其实是自己走投无路下的无奈之举。“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轻松筹’,当时并没抱太大希望。我觉得大家在网上并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认识,不大可能捐钱给我吧?”
现在,虽然离筹款过去有一阵时间了,但曾亮还会不时在朋友圈里,向大家反馈女儿的病情进展。他说,这是自己目前能感谢“恩人”们的唯一方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求助者都能像曾亮一样幸运。今年39岁的蔡玉喜是海口龙华区龙泉镇人。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原以为是久治不好的感冒发烧,最后竟确诊为白血病。
医院的一纸急性白血病诊断书,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医生告诉我,她的病情为中危水平,如果治疗及时,有70%痊愈的可能性。”为了照顾妻子,丈夫陈海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医院日夜陪护。
更让陈海发愁的是:接下来,妻子手术的钱怎么凑?
陈海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住院费用明细单,上面显示从5月6日至今,蔡玉喜已经花费12万多元的治疗费用,预交款2万多元。
陈海摇摇头,苦笑道:“这两万多元还是我们夫妻二人工作多年的积蓄,连化疗一次的费用都不够。过几天要进行第二次化疗,这又是一笔钱。骨髓移植的手术费用再加上后期康复费用,加起来也要40到50万。”
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海南汉子第一次感觉到了人生的绝望。家里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对于未来,他不敢想。
一个偶然机会下,一位朋友告诉陈海,可以在“轻松筹”上求助。
网上捐款?对这个陌生的名词,陈海没有任何概念。回到家里,他特意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发现确实有人通过网络进行筹款,这让陈海十分兴奋。
5月25日,陈海正式通过手机在“轻松筹”上发布了《救助我的爱人,请伸出援爱之手筹集骨髓移植手术费》的救助项目,目标金额为22万元。
满怀希望的陈海以为一切都会如他想象那样:顺利筹集善款,治好妻子的病,家庭重归幸福。然而,现实却与陈海的预期相去甚远。
6月14日,记者进入陈海的发起页面看到,经过20天的众筹,共有2119名网友捐款75132.12元,仅为目标款项的三分之一,陈海的筹款速度并不乐观。
纳闷
网络众筹到我身上咋就不“灵”了?
受访网友称,看到朋友圈求助,多少都会支持,但对陌生人捐出的金额一般不会太大
“我的信息都是真实的,为什么捐钱速度并不快?”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离妻子手术日子越来越近,钱还没有到位,陈海开始着急起来。
同样的不幸,相似的家境,同样的选择,结果却不一样。陈海纳闷:人人说好的网络众筹,为什么一到自己身上就不灵了?
其实,在陈海的发起页面可以看到,参与捐款的网友人数并不少,但相当一部分网友捐款为2元至10元不等。记者随机采访了参与捐款的10位网友,他们均表示,看到朋友圈的公益众筹,多少都会支持,但如果是陌生人,捐出的金额一般不会太大。
网友“莉莉”为陈海捐助了2元,她说:“从朋友圈看到的消息,但不认识当事人,不敢多捐。遇到特别困难,并且自己能核实真实情况的,我会多捐一点。”
实际上,在曾亮发起的捐款中,这样的现象同样出现过:单笔捐款最高的6000元是一名姓廖的网友,在捐款前,他并没有直接捐款给当事人。而是在向熟识的媒体记者核实,消除疑虑后,才慷慨捐出6000元。“虽然想表达爱心,但对一个不认识的人,要捐出6000元,还是有难度的。”廖先生说。
帮助陈海筹款的朋友也都替他分析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说“陈海两口子都是普通打工仔,网上的朋友也不多,捐钱的大部分都不认识他”;有人说“蔡玉喜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特色,不引人注意”;还有人说“要是有什么名人给他证实一下,肯定捐的人很多”……
声音
谁能证明你是真的?
仅凭简单的上传证件和后台验证,筹款门槛太低,可能出现“没病装病”等情形
网友“莉莉”的谨慎捐款,廖先生的疑虑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个问题——如何保障求助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据“融美众筹系统”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354家众筹平台,目前303家正常运营。各平台具体所需的资料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是否需要提供项目发起人的身份认证信息和贫困证明。
以“轻松筹”为例,记者进行了尝试:在关注了“轻松筹”微信公众号后,点击发起项目,选择了微爱通道。随后,弹出一个项目发起须知:“发起人须对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点击“知道了”,并选择大病救助后,再次弹出一个类似的筹款说明。
记者发现,在填写目标金额、资金用途、截止日期和填写筹款说明,并上传8张以内的患者治疗照片、医院诊断证明等照片后,求助者就可以开始众筹了。
对此,许多网友表示,仅凭如此简单的上传证件和后台验证,筹款门槛太低:“假如有人有钱看病,还发起筹款,如何辨别?”“假如某个求助者治病只要20万元,但却发起30万元的项目,怎么办?”……
网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例如,2016年初,男网友扮“知乎女神童瑶”诈捐15万元;2015年,19岁的女子杨某利用天津港爆炸事件,捏造其父是爆炸事故受害者的虚假消息,骗取网民捐款近10万元;2015年底,广东佛山卢某在“轻松筹”平台为其患“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女儿筹集治疗费用,却因为在朋友圈晒出国旅游及各种美食照,引起网友的极大争议……
“因为网络公益众筹主体的不规范,可能存在‘没病装病’、‘小病装大病’等情形。”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募捐欺骗了捐赠人的善心,长此以往不利于公益慈善的发展。
采访中,“轻松筹”平台手续费也是大家质疑的地方。据了解,通过轻松筹给求助人捐款,平台将收取2%的手续费,以陈海的捐款为例,如果他筹集到22万元善款,其中就有至少4400元被平台抽走,不少网友认为,平台抽成稍高。
担忧
众筹慈善之路遭堵?
为后续治疗打算继续筹款的求助者担忧,《慈善法》实施后,网络众筹还行不行得通
6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省人民医院住院部看望蔡玉喜。才一个多月,病魔就把她折磨得面色蜡黄,体重也从100斤掉到80斤。因为要打各种针,她全身青一块紫一块,手臂上已满是针眼。
面对妻子的痛苦,陈海自责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刷新微信,期望奇迹能出现。现在,自己发起的救助项目剩余的众筹时间不多了,22万元善款能否按时筹到,他不得而知,但陈海依然感激网友的热心帮助。在病床旁边的抽屉里,他专门备了一个本子,每天,他都会把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和金额都记下来,希望日后能回馈这些好心人。
陈海说,“搁”在他心里的还有一件事: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
“不具备资助的平台发起募捐行为,是不合法的”。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现行法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公开募捐须由政府职能部门和具有公益慈善性质的社会组织来发起,而具有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需要申请、审核、认可一系列流程才能实现。
看到这项规定,陈海担心,自己的筹款行为难道要被法律禁止?妻子术后的治疗费用尚未有着落,原打算继续筹款,《慈善法》实施后,这种渠道不知道还行不行得通?
是否真如陈海所担忧的那样,《慈善法》实施后,网络公益众筹的渠道被堵死了?
记者了解到,《慈善法》虽然规定个人不能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采访中,我省相关法律人士表示,如果是个人为了私人利益而求助,不会违法,因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公众在接收到这样的求助信息后需要自己理性判断并作出行动。但如果求助信息是假的,相关部门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罚,有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剑认为,新通过的《慈善法》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但“轻松筹”是个人救助平台,个人救助与个人公开募捐是不同的。
“近年来,网络募捐逐渐发展,并被大众认可,这是事实。”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慈善组织也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有前瞻性的目光,把网络上的技术运用到募捐过程中,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进行严格管理。在鼓励更多人奉献爱心的同时,应加强善款监管的刚性制度约束,对于个体行为的慈善捐款,可以通过相关行政管理规定或政策补充立法空间的不足,网络平台运营商应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增加信息披露频率,将募捐情况和救助情况实时公开、动态监控。(金昌波 刘操)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