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污:积跬步以至千里

28.07.2014  17:31
有效治污:积跬步以至千里 - 海口网
有效治污:积跬步以至千里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近年来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热议的环境问题。公众批评政府大气污染防治不作为、不给力,才导致今天的环境恶果。但是,要认清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从雾霾成因、经济发展阶段、污染防治历程、国际比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呈典型的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和分析表明,我国当前大面积雾霾的出现,是超大规模人口数量、较高人口密度、快速工业化进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高强度使用化肥、爆炸式增长的机动车、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细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来源既有烟尘、粉尘、扬尘等一次颗粒物,也有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且二次污染物占有重要比重,可占到40%左右,在严重的雾霾天气条件下,其比重甚至可以达到80~90%左右。考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可吸入颗粒物)、氨(NH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大气重金属等六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可以发现随着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总体上这些污染物排放总量呈增长的态势。比如,燃煤支撑了我国钢铁、电力工业高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污染。但大家不一定知道,大气中氨的主要来源是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长期以来,为了保障粮食总产出,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并不受管制,其使用量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1269万吨提高到2012年的5839万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在过去30年间也快速发展。

  我们的初步测算表明,尽管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2006年、2012年以来处于下降态势,但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仍处于上升态势,叠加起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处于历史高位。这也可以大致解释在常规污染物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的时期雾霾天气反而频发的现象。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积极防治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过去20年间,城市空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指标向好。1997至2012之间,113个重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平均浓度从145下降到83微克/立方米, 下降了约4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从20世纪90年代的10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2年37微克/立方米。过去十年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污染防治投资总额从2001年的1166.7亿元,占GDP比重为1.06,稳步提高到2012年的8253.5亿元,占GDP比重为1.59%。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工程减排进展迅速,火电脱硫机组比重从2005年的12%快速提高到2012年的92%,脱硝机组比重从2010年的11.2%提高到2012年的27.6%,而2013年进一步提高。在此推动下,实现了二氧化硫排放于2006、氮氧化物排放于2012年的转折。而2001至2012年,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幅提高,粗钢产量增加到4.72倍,水泥增加至3.34倍,化纤产量增加至4.5倍,发电量增加至3.3倍。“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消减了大约14.29%。“十二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分别8%,10%,预计可以如期完成。在污染物产生量总量递增的背景下,实现这样的减排目标实际是很困难的。这意味着污染物排放的增量要实现零排放,而存量部分也要大幅消减。

  图 1998-2012年全国城市总悬浮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趋势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环境质量报告》、环保部相关年份《全国大气污染状况》整理,部分数据由推算得来。其中,1998-2004年数据为全国平均,2005年以后为环保重点城市。

  图 1970-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使用量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