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牵手“日本娘”付出无私爱

14.07.2015  13:50

  第一次见到陈厚志和黄春玉,是在金江农场黎锦联社的教室内,俩人正围着一个模特,默契地为模特佩戴上黄春玉刚织好的黎族传统服饰。身为金江农场南茂分场养殖场党支部书记的陈厚志身着专业摄影背心,背着专业相机,五六个口袋里笔记本、笔、材料、手机……塞得满满当当的。

  “只要一个电话,他就马上走了,有的时候一走两三天才回来。”黄春玉一边为模特摆弄头饰,一边嗔怪地说。“还不是因为有你照顾家里,我才能在外面专心地帮助别人。”陈厚志笑着回敬了一句,两人俨然一对幸福的小夫妻。

  但在这对看似平常的黎族夫妇身上,却散发着最美的人性光芒。他默默无闻地为海南慰安妇奔走16年,成为海南省许多幸存慰安妇的精神支柱;她无怨无悔坚守在他的亲人身边16年,为他和家人打造一片温馨的港湾。5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和她携手共度,将最美家庭的正能量散播到了全省各地,带到了无数慰安妇老人的家中。

  他说:“要让老人们在晚年挺起胸膛生活!

  1986年,陈厚志从养母黄阿婆的口中,第一次听到“日本娘”的故事。他得知,当年日军侵琼时,“慰安妇”事件受害者被称为“日本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饱经折磨的老人一直背负着这样的污名,屈辱地活着。当时还未满19岁的陈厚志只是在心里暗暗地为老人们抱不平,却没想到自己今后会和这些“日本娘”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让陈厚志和慰安妇受害者结缘的是57岁的保亭政协文史办工作人员张应勇。1996年,张应勇正开展慰安妇事件调查,希望通过当年的慰安妇还原历史。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应勇结识了陈厚志,得知他爱好摄影,又常常帮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便邀约他一起开展调查工作。

  用陈厚志的话来说,当时自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个月那点微薄的工资,全都投进寻访工作中去了,具体花了多少钱,陈厚志自己也说不清楚,“大约……十多万元吧,没有记录,也记不清了。

  “近几年来,厚志的善举被媒体广泛传播后,得到了不少荣誉,每次领到的奖金还没捂热就送到了慰安妇老人的手中。”金江农场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生活本就拮据的陈厚志一家,家里的经济来源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妻子黄春玉的肩上。刚开始加入寻访工作,黄春玉不是没有埋怨,每当陈厚志出远门回到家,妻子总会念叨:“自己家里10口人等着吃饭,还总把钱投到别人家里,真不知道你是无私还是傻。”面对妻子的埋怨,陈厚志总是打着哈哈,帮着妻子干些家务活儿,嘴上说着:“这个家里没你怎么办呀。”两个人便重归于好,然而,过不了几天,背着行囊的陈厚志便又投入了下一个慰安妇的寻访中。

  从34岁激情满怀的青年到现在年过五旬,陈厚志用了16年时间志愿为慰安妇搜寻、保留证据,陈厚志自己都记不得为这些“活着的历史”拍过多少照片了。

  “有时为了赶制一个图片集,3天不睡觉啊。”常年对着电脑“加班”,陈厚志如今视力严重衰退,手机上的字,几乎要眯缝着眼贴着才能看得清。以前有几个青年人跟着做志愿者,但跟了一天就没有再来。太辛苦,没有任何报酬。面对家庭的困境,陈厚志的内心也有过矛盾和挣扎,但陈厚志认为,这项志愿工作已经无法停下来了,因为在国家大义和个人付出之间,他必须选择前者。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我只希望这些曾经受过伤害的老人过得好,能为她们争取多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撑,为她们赢回尊严,为历史正名,让她们这一辈子能在晚年挺起胸膛生活!”陈厚志说。

  全国道德模范、“感动海南”十大人物、海南农垦“温暖人心、感动垦区”十佳人物……随着一份份荣誉的获得,陈厚志也发现,自己的力量在变大,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荣誉肯定了我的工作,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工作,也增添了我前行的勇气。

  她说:“嫁给他,就得对他和家人好。

  “那时我在金江农场南茂区养殖场以工代干,工资本就不多,加入素材调查组后,开销更大了,每次出远门寻访,都要带上20多个胶卷,加上路费,每月的工资根本不足以支撑。”谈及早期寻访的经历,陈厚志虽不觉得苦,只觉得自己唯一对不起的是默默无闻地在家里帮助照顾4个患病的老人和一双女儿的妻子黄春玉。“我把全部收入都投入公益事业了,只能靠妻子工作之余打工、织锦的收入来维系家庭开销。

  而实际上,一边没日没夜地工作、打零工赚钱,一边还要照顾家庭的黄春玉,为了支持丈夫寻找慰安妇的公益事业,没少一个人在家里偷偷抹泪。丈夫年纪尚幼的两个妹妹、体弱卧床的养父母、患病治疗的生父母、一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仅靠黄春玉在百货公司每个月不到200元的工资,怎么支撑得了一家10口人的生活开销?

  “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怎么能赚多点钱,每天闭眼前还在想着明天的生活费怎么办。”想起早期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黄春玉偷偷抹了把泪赌气似地说:“早知道就不嫁给他了。

  与黄春玉赌气的话不同,她做的事,邻里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1982年,年仅19岁的黄春玉嫁到了陈厚志的家中,婚后没多久,陈厚志的养父母和生父母就接连病倒了,黄春玉每日一早做好早饭,就得拖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轮流到养父母和生父母家送早饭,将女儿送到学校后,再去上班,一下班,又得急匆匆地赶回家做午饭、晚饭,16年来,每日三餐,竟一餐也没落下。

  “厚志在外面帮助老人,身上总要带点钱,东奔西跑的,没交通工具也不行。”黄春玉告诉记者,为了方便陈厚志开展公益事业,夫妻俩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买了摩托车,谁知没多久在村里走访的时候就被偷了,随后借了亲戚的摩托车,没想到又被偷了。黄春玉咬咬牙,把家里唯一的一头母猪卖了,一部分赔给了亲戚,一部分又给陈厚志买了辆二手的摩托车。

  “那家里那么多人怎么吃饭呀!”面对记者的疑问,黄春玉红着眼说,当时丈夫的两个小妹妹年纪还小,加上父母身体不好,她们便住进了我们家。带着她们出去给人打零工、学织锦也能挣点钱,穷得没办法的时候,就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妹妹出去摘野菜吃。

  “怨过吗?”“怨过,没办法,嫁给他了,就得一心一意对他好,也得一心一意对他的家人好。”黄春玉告诉记者,陈厚志的继母黄阿婆病重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时晚上下了班送饭时才发现,阿婆的被褥里都是屎尿,累了一天的黄春玉给阿婆收拾干净,喂好饭后,还得摸着黑到河边为阿婆洗被褥。

  “有一次半夜洗完被子回家,发现阿婆摔倒在床下,我一个人怎么也没法将阿婆扶上床,只能将邻居叫醒来帮忙,邻居刚问‘厚志呢?’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想了许久,黄春玉小声地说,就那次,怨过他。

  16年来,陈厚志那边的公益事业逐渐深入,黄春玉这边却日渐消瘦,1.65米的个,最后只剩下不到80斤。但尽管是这样,黄春玉还是无怨无悔地照顾着陈厚志的家人,直到4个老人陆续安详离世,每个老人离世前几乎都拉着春玉的手说过:“厚志娶到你这样的妻子是他的福气呀。

  “是我的福气!”陈厚志也不住地点头。

  如今,家里的老人们都已安然离世,女儿也都成家了。黄春玉便跟随陈厚志四处寻访慰安妇老人,帮助丈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有时买些日用品去看望老人,有时帮着老人打扫屋子、做饭。

  “从我第一次看到慰安妇老人的生活,就突然理解了厚志坚持了这么多年的苦心,被历史伤害过的老人不该再被误解,我们不求什么,只要有口饭吃就够了,但一定要让这些老人的晚年过得幸福、安详。”黄春玉看着丈夫坚定地说。(记者高莹)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