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咸阳样本:“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

26.05.2015  01:43

  张鹏向记者展示智慧咸阳建设措施之一,整合有关财政惠民资金支付系统的“一卡通

   央视网特稿 (记者 王甲铸)咸阳,中国第一帝都。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过去两年来,因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等,尽显现代气息,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全国样本。

  半个月前,在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市长智慧城市建设研讨班上,咸阳市政府信息办主任张鹏做最后一讲,“咸阳经验”引起市长们的高度关注,以至于张鹏当时带的两盒名片一散而空,不得不现场制作“临时名片”。

  5月23日下午,张鹏面对参加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的数十位全国网媒记者,又一次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咸阳经验”。

   信息孤岛阻碍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年初,咸阳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跃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方阵。2014年4月,咸阳又成为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简而言之,就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张鹏介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其实起步很早,一些大部门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库。但现在都成了垂直方向的信息孤岛,信息化应用几乎只向上级部门服务,和老百姓关系不大,以部门为主,不能横向打通,不能互联互通,这是建设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城市最大的障碍,在咸阳层面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张鹏说,在推进智慧咸阳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各部门的打通。“比如我们统一‘一卡通’,跑了11个部门,一个一个去说服,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我们统一呢?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那点权利。”

  咸阳的试点正是从打破这种“信息孤岛”的尴尬局面着手,打通所有政务信息系统。由咸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由中国联通在技术层面提供支持,借助科技手段,突出惠民应用,将信息服务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六个一”对接百姓服务

  如何打破信息壁垒?咸阳的办法之一,就是给每一个垂直的信息应用系统都焊了一个接口,这个接口的名字就叫“六个一”,站在老百姓的视角,让它成为为老百姓服务的六个惠民应用。

  “一网通”就是一网覆盖,在咸阳市无线WiFi几乎覆盖城区,相比之下,西安在一个月前才实现主城区两条大街的WiFi覆盖。

  “一卡通”,就是整合有关财政惠民资金支付系统,让群众只通过一张银行卡领取各种惠民资金、看病、个人健康档案、坐公交、缴纳水电费、购买天然气等,这一举措甚至领先北京、上海等城市。

  “一点通”,也就是智慧咸阳的微信平台和App,拿出手机就可以搞定各种应用服务。

  “一格通”,即搭建包括社区服务、城市管理、平安创建等12个部门为一体的“一格通”市级平台,将过去每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统一为全市一个系统,只留一个入口给老百姓,方便群众办事。

  “一号通”,即整合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热线,统一为“12345”,走进咸阳,有事只管拨打这一个号码即可。

  “一站通”,就是市县两级所有政府部门要办理的事项,通过一个网站来提交和办理。

  张鹏说,整个的基础平台,通过“六个一”,实现了所有的信息系统的链接和对群众的服务。

   “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

  张鹏现场向记者们展示了智慧咸阳“六个一”的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有公交调度系统、公安天网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等等。咸阳市1600户电梯有1400户安装了信息办和联通公司合作的3D芯片,每个电梯的实时开门、关门都尽在掌握,发生故障后会向安监局和基础平台上第一时间报警……

  过去老人办理老龄证,可能需要跑好几个地方,还要等领导审批。而在智慧咸阳的系统里,老人只需要找一个有网络的社区代办点提交就行,民政局的领导会通过移动手持终端签批。

  咸阳推出了一种特殊手机,手机增加了一个芯片和一个特殊按键,老人使用这种手机,如果感到不舒服,只要按键3秒,系统会自动定位老人位置,“老人在哪里,老人的儿子是谁、电话号是多少,老人有什么病史,都会显示在平台上,也会呼叫最近的社区干部去救助”,张鹏介绍说。

  咸阳市还统一了各级部门的无纸化办公OA(办公自动化)系统。“领导审阅与签批文件,都是在移动端实现,这改变了很多领导在纸上画圈圈的习惯”,张鹏说,咸阳各级部门都在一个“移动云”上使用OA,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各部门有各自的系统,咸阳1500个单位,搭建一套OA就可以,花费仅350万元。

  2014年,咸阳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考核中排名第八,在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考核中排名第十。

  张鹏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咸阳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在建设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和基础理念都符合了“互联网+”的要求,做到了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协作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