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推高天价学区房?
12.11.2014 19:52
本文来源: 海口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孩子买个进门证。(1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学区房十分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分布在名校周边,根据就近入学的规定,学龄儿童可以免试就近入学。所谓名校意味着拥有较好的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名校周边的学区房炒得不亦乐乎,那些普通学校确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之所以花135万买个不足5平方米的房子,无非也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进入名校就读。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以行政部门划分学校等级,存在诸多问题。其一,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享受义务教育是公民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本应当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但现实却是不同学校之间无论师资、生源质量、教学硬件等等都有差距。其二容易造成马太效应。一所学校因其升学率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认定为名校,就可以享受更多的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普通学校却因得不到更多的扶持而与名校的差距逐渐加大。其三,促使家长一味地追逐“好学校”。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他们选择一所好学校是大多数父母的希望。不过所谓的“好学校”资源有限,因此产生了各种“拼背景”、“拼房”等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区房持续火热,使得教育资源的天秤越来越倾斜。如果义务教育能够实现均衡发展,还会有谁去关注天价学区房呢?
本文来源: 海口网12.11.2014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