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倒数第一村 如今携手发“羊”财
省农业厅、海南日报社倾情帮扶白沙地质村,两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推进“精准扶贫”
昔日倒数第一村 如今携手发“羊”财
■ 本报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陈志强 通讯员 谭勇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地质村,高高的神鳌岭充满神秘传说。村民们代代相传,“神鳌”护佑着他们平安吉祥。如今,村民们说他们又多了新的“护佑”力量——在省农业厅、海南日报社联合扶持下,两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使该村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大步迈进。
精准把好脉 引进好项目
“养黑山羊很有赚头,我养羊已经3年了,每年纯利润2万多元。”地质村养羊大户谭军明扳着指头说道。
地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敬程介绍,以前村里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甘蔗、木薯。由于这“老三样”市场价格低,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在邦溪镇6个行政村中倒数第一。村里有134家贫困户、贫困人口545人。
为推动地质村脱贫致富,2014年以来,省农业厅、海南日报社对该村进行“精准扶贫”,共派驻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经过市场调研,结合资源优势,引导村民们发展黑山羊产业。于是,30户骨干农民和贫困农户,将“白沙神鳌岭野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醒目牌子,挂到了羊舍前门口。
据了解,海南黑山羊市场年需求量140多万只,缺口约62万只。目前地质村黑山羊种羊存栏量有300多只。一个养殖黑山羊的专业村呼之欲出。
探索新模式 延伸产业链
“在地质村的帮扶中,要通过能人带动,构建科学的生物链、产业链,努力发展循环经济。”10月29日,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到地质村调研时提出。
省农业厅和海南日报社指导地质村,探索出新的扶贫模式。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中,该村已有37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现金为股份,加入白沙神鳌岭野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每年认领2只小羊饲养,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回购。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驻地质村扶贫工作队协调引进海南春蕾南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动24家农户试种优质香稻40余亩。经核算,农户用3个多月时间种植的“百合香”优质香稻,亩产效益比普通水稻高70%,户均增收1178元。
扶贫又扶智 提振精气神
近日,记者在地质村采访时,遇到正在举办“山羊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培训。“这是我第四次参加技术培训了,很实用。”村民谭昌岭深有体会地说。
驻村工作队介绍,为了扶持地质村,省农业厅组织省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省畜牧技术推广站、省疫控中心、省植保站等单位10多名博士、硕士成立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投入资金30万元,将玉米秸秆、水稻草、甘蔗叶等加工成饲料供牛羊食用。
据介绍,扶贫工作队正对地质村委会开展“两个摸底”,即对淮山、甜玉米、红心蜜柚、甘蔗和水稻新品种的适用性等进行调查摸底,为明年改种打基础。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5年11月09日 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