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昌城村:古城墙环绕的江畔美村

04.08.2014  14:26

      原标题:昌城村:古城墙环绕的江畔美村

      古城图纸,图上被城墙围起来的就是昌城村,是昌江仅有的一个有古城墙的村落。

      距离昌江石碌镇60多公里的昌化港腹地,有一座美丽的——昌城村。它背靠着昌化大岭,村前流淌着昌化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可追溯至明朝,尚未被广泛关注过的小小村落,有着一段段神奇的传说,可叹的是,古村四周曾都被古城墙环抱,如今古城墙却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久远的故事与传说,多在村中老人的讲述中口口相传。

      烟雨漂洗过的昌化大岭,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云朵低低地飘浮在半山腰,那温润的色调,幽淡的景致,古往今来,萦绕过无数路人追梦的心怀。日前,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孙如强,与海南日报记者一同来到了距离石碌镇60多公里的昌化港腹地的美丽古村——昌城村,探幽古村。

      古城墙环绕的小村

      《昌江县志》上的一幅古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图中一座古村,与周边村落对比强烈,只有它被带“垛”的城墙紧紧包围,任凭岁月涤洗。

      来到昌城村的这一日,空濛的烟雨倾泻在村中一株株美丽的酸枣树上,给人带来的感觉是温柔而玲珑。小村落就这般可人地舒展在了秀水明山间,走进村大门,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林义光迎了出来,他笑着说,“如今,村里很多家庭都盖起了新房,古香古色的味道渐少了一些,但是还能够看到古井,古屋,你们看,路边这座用古城墙的土砖建起来的房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林义光指向的房子是村子主路一旁的一间老屋,屋墙全部是长形石头规则砌起,村里人说,之所以村里这些老屋能经得起上百年的风吹雨打,皆是因为用了昌城村古城墙的“土砖”。

      昌城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是一座有着古军事城墙的村落。为什么只有这座村有古城墙?孙如强说,其实就是为了抵御海盗。明朝时,倭寇在西线海上扰民,为了防止倭寇登岛沿昌化江进入腹地侵扰,明朝政府筹建古城墙抵御外敌。

      关于古城墙的记载,《昌江县志》载:“郡县修筑城池,用来巩固城防,使强悍凶暴的贼人望而生畏,有所收敛,使人民得以安定。”

      史料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指挥使桑昭向朝廷上奏请求修筑昌化县城(即今昌城村),第二年,朝廷把任务交给了千户长俞凯和百户长曾

      安,他们组织人员烧砖包砌,但未能完成,直到20年后永乐九年(1411年),倭寇扰乱边境时,指挥使徐茂才重新把县城修筑完整。

      根据测量,明朝昌城村的城墙四周总长584丈8尺(1丈约3.3米,1尺约0.3米),高1丈8尺,城垛555个。这座城设了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分别叫“启晨”、“宁和”、“镇海”和“宁武”。孙如强说,明正统乙丑年(1445年),昌江县城就迁到了这里。昌城村军事位置优越,但当时护城河里有许多大石头挡住流水,千户长管成带着人集聚柴薪,先用火烧,然后用铁锤捶打,最终除去了石头,使得河道得以疏通。此后,主政者不断修复着城墙。

      到了清朝,因为军事上考虑,昌城村的城墙仍然被政府不断加以修补完固:顺治十二年(1655年),代理县令汪天敏修筑了城池,继任的县令陆观光继续修筑;康熙五年(1666年),知县严于屏捐资修筑;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发生了飓风灾害之后,所有的建筑都被破坏,城池也没能幸免,于是,又有知县高日旦带人整修,把城墙上凹凸形的女墙和城楼修缮了。到了康熙三十年(1691年),大飓风摧毁了城墙上的女墙和城楼,知县遽之璨、典史陈汉捐出了自己的奉银用于修补城池。

      几经修补的城池,最终也没能逃得过历史的“劫难”。

      如今昌城村古城墙不再,但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这种军事城墙,跟许多民用城墙建筑不同,昌城的城墙上有500多个‘垛’,过去这些垛是用来架炮打击侵犯者的。”88岁老人杜国光回忆。

      村里很多老人还记得,1950年代,村里不少人还在残破的城门下摆摊卖东西;城墙上,很多小孩子就跑来跑去玩“穿垛”的游戏。遗憾的是,“文革”时期,搞语录碑,破旧立新,这些本已残损的城墙,被认为是封建旧物,成了首当其冲的被拆对象,一辈子在村里的杜国光老人遗憾地说,“当时那些人用铁锤砸,实在砸不下来的,就用火炮炸了。”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