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田里的孺子牛——追记昌江十月田镇副镇长卢忠民
十月田里的孺子牛
——追记共产党员、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副镇长卢忠民
把心掏给乡亲,情就寄予了土地。
——题记
■ 本报记者 杜颖 梁振君
通讯员 李卫谦
老卢走了。立夏后的5月,太阳炙烤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万善山岭上,烤得人脊背发烫,也烙得人心痛。
5月8日,老卢“出山”,巷口子满是送别的人流。黎族乡亲扶老携幼,哭成了泪人,嘴里喊着:“老支书……”“忠民兄弟……”
我们从此再也忘不了卢忠民——十月田镇的副镇长,也曾是万善村的老支书,老老少少对他痛彻心骨的怀念,引我们走进了他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卢忠民!
心被一种巨大的力撞击着: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离去能让周围的老百姓如此疼痛,其中必定蕴藏着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黎家乡亲流着泪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为什么会这样?当朝着卢忠民走去,所有人会相信: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人,本分朴实如一块石头,却敬仰高尚如一座山峰。他的苦痛、欢笑、公正、期望……最终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偏远黎族乡镇里共产党人的光芒。
一家两代村支书
卢少婧一路奔回昌江扑到父亲床前时,卢忠民已永远闭上眼睛。
瘦之包骨的面庞烙疼了孩子的心,照片上那双明亮的眼睛,成为孩子心底的珍藏。
万善村质朴的农民流泪讲述着:半个多世纪来,卢家出了两代村支书,卢亚林和儿子卢忠民都是对村里有恩的人。
1950年代,卢亚林带着全村老小几百口人从海尾林场的老万善村搬出,从此在十月田这个有山有水的肥沃地方安下了家。老人说,“没有卢亚林,全村人不知要挨饿到啥时候。”
万善是革命老村,黎家农民敬重卢亚林,卢忠民从小也从父亲那学到:一辈子要为老百姓做事。
长大后的卢忠民毅然留在村里,从1990年代开始,从一个村委委员干起,带着万善农民向前奔。
踩着父亲的脚印,卢忠民带头修路,没钱买水泥,就和乡亲肩挑背扛拉石头子铺填;他四处求人,请文昌农业种植大户来西部教农民种香瓜、西瓜,乡亲们跟着有技术的“大户们”干起来,一步步摆脱贫困。1998年,卢忠民在乡亲的拥护下当上了村支书。
我们听乡亲讲到了卢忠民在洪水中硬从倒塌房屋里背出卢色开阿婆的勇敢,也听到了他自掏腰包教大芬村贫困户陈利龙酿酒、养猪的温情……在与卢忠民老母亲、妻子儿女和乡亲的相处中,听他们倾吐对卢忠民的感激、挚爱、埋怨和心痛。
卢少婧说,“去年从琼台师范毕业,爸爸跟我说,爷爷和父亲这辈子都在村里,认准一个理,带着乡亲过好日子是天大的事,希望你要抓紧考‘村官’,回村为乡亲效力。”
这是祖孙三代对这片土地不舍的情谊,当了解的故事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走近了他的内心。
泡在水利沟里清淤泥
镇党委委员王云最后一次与卢忠民通话是4月,“桑苗才发了第一批,你要抓紧,家家户户都盼着呐!”老卢焦急地催着。
2016年春节,老卢被确诊癌症。全家人劝:“不能拖了,赶快住院!”可卢忠民不同意。
身处极度逆境之中,往往让人产生绝望之心;然而让人能坚持下来的,必定有一种支撑。撑住卢忠民的,是他心里的乡亲。
“工作还没干完,再等等吧!”卢忠民说。
然而在岗位上,卢忠民的干劲与对待自己的病情截然不同。
2015年清明,值班的老卢接到三架岭森林火灾的消息。顾不上其他,老卢组织30多名干部党员,兵分三路。背着30斤的大水袋,卢忠民第一个从岭北坡冲进了火海。
6小时后,火势被控制,镇干部符文辉与卢忠民碰面时,老卢浑身被水打透,脸黑得像矿工。
南岭村是老卢的联系点,村委会副主任杨进龙怎么也不相信他“说走就走”。他忘不了2年前卢忠民在村广场开的那场动员种圣女果的大会。
“种植成本可不便宜!”
“大家只要备地、投劳,果苗由政府提供!”
“我们的地不比姜园,万一丰产不丰收怎么办?”
“我向大家保证,只要品质好,不烂果,全收!”
……
在耐心解除农民顾虑中,老卢最终与南岭农民达成一致。
这一年,南岭圣女果喜获丰收;次年,卢忠民又带南岭农民改善技术,提前2月上市,每亩纯利达到1万元。
农民林锋感激地说,“姜园村发展了近20年的产业,卢镇长带我们用2年多时间追上。”
让别村追赶,姜园的农民会怪卢忠民吗?来到姜园村时,听到的却是父老乡亲对老卢的声声感激。
2015年夏,昌江大旱。为确保下游乌烈、海尾生产用水,上游通过十月田的石碌主干渠必须确保顺畅。
卢忠民找到姜园村,发动党员群众投劳清淤。卢忠民跟大伙说,“我是农民出身,水利是农民的命。姜园过去也缺水,当年为一点点水,大冬天跳山竹沟水坝里扒烂泥,缺水的日子我们都懂,不能让下游兄弟也吃一样的苦头!”
100多名党员和农民被打动了。
这一年,从玉章分水口到青山坝涵洞口,宽8米、深5米、长达10公里的主干渠清淤异常艰难,卢忠民一阶阶跳下水利沟,用最原始背箩筐的方法,把淤泥铲到筐里,再一筐筐用麻绳拉上去。
30公分厚的淤泥,水靴挡也挡不住,腿被划烂了,沤着,卢忠民每天都像个“泥人”。1个月后,“淤泥渠”变了大模样。
姜园村许许多多乡亲说,卢忠民一生所做的,都是一个农民的本份;卢忠民的温度,都在他们的心里头……
一身正气见风骨
为农民,卢忠民抛洒下了赤诚心血。
在十月田,王炸村土地纠纷持续多年,群众上访不断。问题多由1990年代土地承包商与农户签订的承包合同租期过长、租价过低有关。
怎么办?老卢一方面挨家挨户与农民沟通解释;另一方面找到承包商,表明坚定态度。镇长冯本俊记得老卢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要最大程度地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经过艰难协商,在卢忠民主持调解下,承包商给农户的租价最终得以上调,从每亩25元、30元、50元不等调高至100元,涉及到近千亩土地纠纷一朝解决。
风骨的东西,常常在最关键的时刻显现。
2004年,十月田镇“村财镇管”改革,老卢坚决支持镇里决定,这在万善等村却炸开了锅。私下里不少村干部骂卢忠民:“胳膊肘向外拐!”
责骂声没有动摇老卢的决定。“不改革,村财村管,一些干部敢带着公章到处吃饭签单,这还了得!”卢忠民曾对老友王云说。
卢忠民从万善村带头做起,迅速推开到全镇,基层村一级组织的“微腐败”隐患被遏制住了。
还有一次,万善一位农民老吉为土地确权找卢忠民疏通关系,“那130多亩土地,确权时划我名下,我们兄弟以后日子都不愁……”
老吉的要求遭到卢忠民严厉呵斥拒绝。在最终确权时,卢忠民配合土地主管部门严格按法律程序,最终认定这片土地归集体所有。
老吉怀恨,以“拉帮结派”为由向县纪委写举报信。纪委来调查,老卢心里委屈,但咬牙挺着。
经过细致调查,县纪委负责人表明,“纪委可以证实卢忠民同志没有问题,他是清白的!”
一个坚强的共产党人,善良、宽厚、廉洁、公正,这些元素在他身上混合着,构成了卢忠民的风骨。
2016年5月7日凌晨1时30分,卢忠民离世,享年48岁。此前4天,他已深陷昏迷。
“少婧啊……”这是偶有片刻清醒时,家人听到的他的呼唤。
或许,弥留时刻,他最想的只是把孩子们搂在怀里,说声“对不起”。
人之离世,过去了的并不会消失,许许多多东西,将成为一种永久的回味和积淀。
生者与死者永无相见,但万万千千人们看到,十月田上,生命中新的更坚韧的精神力量已经崛起……
(本报石碌5月8日电)
短评
践行“两学一做”的好典型
朴实苦干的卢忠民,长眠在了这片他深深眷恋,为之鞠躬尽瘁、殚精竭虑的土地。卢忠民把自己所做的全部,都看成是当一个农民的本分。是一个农民的本分,更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指引着他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身正气坚持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指引着他廉洁实干、敢为能为有为,树立起党员的先锋形象。
以平凡日常串起不平凡奉献的卢忠民,是我省涌现出的又一个好干部、好党员的先进典型、精神标杆。他是筑牢理想信念的典型,是心中有戒的典型,是以德服人、以德率众的典型,也是实干担当、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典型。他以朴实的为民情怀,亲身践行了“两学一做”的深刻要义。只要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主动向卢忠民这样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学习,焕发出“两学一做”的强大正能量,必然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