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流浪汉文学奖”解读世间冷暖

07.01.2016  12:40

  中新网1月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5日刊文称,芥川奖、直木奖……日本的文学类奖项并不少,但“流浪汉文学奖”或许鲜为人知。该奖项由日本小说家星野智幸和摄影家高松英昭发起,始于2010年,专门颁发给正处于流浪生活、或曾有过流浪经历的自创型作家。流浪汉文学奖的设立,目的是希望唤起世人对“流浪”生态的关怀。其背后,是日式流浪汉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特殊“反差”。

  文章摘编如下:

  多年来,流浪汉一直是日本社会难以根治的课题。上世纪泡沫经济之后,失业的临时工成为日本流浪汉的主要来源。令人避而远之、发臭、肮脏,这三大特点也让日本社会对流浪汉群体冠以“3K党”(对应的三个日语单词开头字母均为K)的蔑称。繁华的新宿站西口地下一度还成为“纸箱村”,最多聚集过200人左右的流浪汉露宿。

  伴随东京对市内主要公园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客观上驱逐了留宿于此的流浪汉们,还曾引发流浪汉支援团体的抗议活动。据统计,日本政府界定的流浪汉人数全国大约在1万人左右。看上去,这个数字似乎微乎其微,但日本专家指出,由于流浪人群除了露宿街头外,还有大量借宿他人家庭等“隐藏式”群体。因此,流浪汉又具有广义范畴,其实际数量要多得多,且难以准确把握。

  伴随日本社会发展,居无定所的流浪汉被视为一种“可视化的贫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的部分流浪汉颇具“职业”色彩。他们大多定点住宿,白天有机会或捡垃圾、或寻觅零工糊口。在特殊的人生状态下,有些人甚至还能保持一定的自我爱好、特长甚至是不为人知的创造性工作。

  流浪汉文学奖的发起人在多年针对流浪汉的调查过程中,也曾遇到或蹲在便利店角度写随笔的作家型女子,或回收废纸换钱到二手书店坚持购买历史小说的男人,一位小型收音机始终不离手的流浪汉还可与其高谈阔论高大上的意大利歌剧话题。

  表面看,像这样的流浪汉似乎并非多么潦倒苦难。然而,笔者认为,其特殊的精神世界恰恰折射了不为人知的内心痛苦与来自日本社会的深层冷漠。流浪汉大多忌讳着世俗的眼光,躲避着世人的有色眼镜,仅存的一些真实情感也是无处发泄。某种意义上讲,相比物质的可怜,这种人性的压抑或许更为难受。

  星野表示,多则几万日元、少则几千日元的奖金对于流浪汉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精神渴求才是流浪汉饶有兴趣地积极投稿参选上述文学奖的根本理由。

  近年,日本地方虽然从行政层面逐渐关注流浪汉群体,有些地区还发起消灭“流浪”的行动。但这种物质上的“有形贫困”背后,是更难解决的精神贫瘠。日本文化人士开始意识到,挖掘“流浪汉”身上的文学价值,比起生硬的行政手段,更能唤起世间对这些灵魂和人性的关怀。

  流浪汉文学奖的名字或许奇葩了些,但没准能够真实反映出流浪世界的冰山一角。同时,流浪汉文学正在逐渐成为日本读者解读世间冷暖的又一渠道,或将成为日本的新文学形式也未可知。(蒋丰)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