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建保育园陷入民意对决之困

20.04.2016  13:07

  中新网4月19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9日刊文指,日本保育园严重不足,各地在大力解决“待机儿童”问题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民意的反对。文章表示,工程遗憾流产,不但伤了许多育儿家庭的心,也反映出日本行政决策方面存在的巨大矛盾和障碍。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来,日本社会堆积如山的问题中,有一个特别显眼——保育园严重不足。在家等待入园的儿童越来越多,育儿家庭也越来越焦急。一名日本妈妈甚至发出了“宁愿卖身及贿赂,只希望有园可入”的绝望呼喊。

  在高龄少子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无疑是头等大事。按理说,既然保育园不够,多多建造对于焦急等待的育儿家庭来说,肯定是一种“福音”。不想,原本应当“众望所归”的保育园建设,近期却在日本掀起了一阵“福音OR噪音”的民意对决风波。

  日本各地大力解决“待机儿童”问题的过程中,位于千叶县的市川市目前仍有数百名无园可入的儿童,位居全国第九位,问题相对突出。顺应不少育儿家庭的民意,当地政府几年前启动市政工程,计划择地在一片居民区附近建造大型保育园,并公开募集入园申请。不想,由于周边居民强烈反对和抗议,最终不了了之。

  一片热议声中,周边居民的反对之声却始终未变。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儿童吵嚷,干扰周边环境。二是附近交通状况不佳,原本也不适合儿童通行。咋一看,似乎都有些道理,但细细琢磨却耐人寻味。

  首先,居民的反对凸显社会人情冷漠。日媒的调查中,一位不愿露面的老人理直气壮地表示,从早到晚小孩子呜呜呀呀,简直就是一种环境污染。而另一位女士也忿忿地称,自己拥有在安静环境下居住的权利,决不允许受到干扰。其实,作为市政工程,当地政府人员已经多次前往与市民沟通,但每次都无果而返,不得不 最终放弃。与这些苛刻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妈妈们的唏嘘不已。作为一项造福社会的“育儿工程”,却得不到基本的理解和宽容,被许多人视为是一种日本社会特有的人情冷漠现象。甚至还有日本妈妈称,比起硬件设施的短缺,这种人情味上的壁垒更难逾越。

  其次,安全是日本社会用来说事的“万金油”。相当一部分反对居民多次强调,嫌吵并不是主要原因,安全隐患才是关键。据称,计划修建的保育园附近通车道路仅有3米多宽,对儿童和大人都是一种安全难题。其实,市政部门已经提出解决方案,从技术上看,似乎安全也并不能成为站得住脚的反对理由。但是对于一向有着严谨、规范、责任意识的日本社会而言,“安全”可谓是一道大红线,屡试不爽,自然也让市政部门知难而退,无计可施。

  最后,“民意”与“行政决策”之间微妙的平衡。日本执政者为了选票,民意反馈一直都是左右行政的重要因素。但是,体现并尊重民意的同时,有时民意对立的压力也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保育园建设争议就是典型例子。因民意而来却因民意戛然而止,最终市政府还必须反省称,没能提前就建设一事与当地居民很好沟通,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比起孰是孰非的问题,或许兴建保育园这种行政工程,更应该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框架内讨论,可是民意有时候往往更看重是与非,遵从这种倾向往往很难有效解决实质问题。

  对于积极改善育儿环境、促进人口增长的日本社会,保育园的建设本应得到更多支持和谅解,工程遗憾流产,不但伤了许多育儿家庭的心,也反映出日本行政决策方面存在的巨大矛盾和障碍,这或许是个更大的问题。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