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攻陷广州海南弥漫恐慌 母女为躲战乱一生伤别离
原标题: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琼岛大地开始弥漫着阵阵恐慌,大批琼北居民开始拖家带口撤离海南,一个又一个两地分离的故事延续至今……
躲避战乱远离故土
母女一生伤别离
已经84岁高龄的林娥会经常翻看她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远在越南的母亲、兄弟姐妹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生日。
1992年,林娥在越南与兄弟们见面相聚。
1992年,62岁的林娥赴越南与母亲团聚,距离母女俩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44年。
“如果母亲去世了,就写封信过来,告知一声。”这是84岁的海口老人林娥10多年前留给弟弟的一句话,弟弟在越南与母亲一起生活。
庆幸的是,至今她还未收到这封信。然而,有生之年无法再相见的哀愁,依然时常萦绕心头。老人对远方母亲的惦念,穿过大海阻隔,数十年来一直延续。
每每提起母亲,老人的记忆就会回到1938年年末。是年,日本人侵占广州剑指海南,琼岛大地人心惶惶,很多人选择逃离故土避祸。当时年仅8岁的林娥,跟着母亲乘上渡船,前往越南避祸。
可没想到,这一次的离家,竟带来了穿越半个世纪的两地分离,带来了一生的牵挂。
“日本人就要来了”
广州沦陷日军剑指琼岛父亲捎来口信:不安全,去越南
现在已经很难想象1938年前后海南岛上人们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当时年仅8岁的林娥也记不太清,只是依稀知道,“日本人就要来了,家里人都很害怕。”
日本人其实早来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进攻沈阳。以至3个月后东北全境沦陷。而这一天也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整个琼岛人民为之气愤。就在这年冬天,琼岛人民捐款在府城中心三角公园内修建了“勿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至今仍然耸立。
随着日军侵华的逐步深入,战火很快向南蔓延。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海南很快成为日军下一个进攻目标。
广州沦陷,海南岌岌可危。
“当时海南岛上的人很害怕。”1928年出生的薛培圣老人,当时刚好10岁,他仍然记得:“当时有报纸消息,说日本人就要入侵海南。我们家里人都害怕,当时海口、府城一些有钱的人就开始往南洋逃。我们自己就开始搬回老家。”
薛培圣老人依然还记得,当时母亲正怀孕,一家人就这样搀扶着怀孕的母亲,从府城忠介路的店面往老家薛村走。
当时远在文昌的林娥才8岁。如今,她依然记得,远在越南的父亲给在文昌老家的母亲捎口信,让母亲带着她去越南,“日本人就要来了,不安全。”
林娥的父亲林佑光有一半的越南血统,在越南出生、长大。到20岁的时候,回海南娶妻生子。
1938年下半年开始,日本人开始向广州进发的消息传到海南,带着恐惧和害怕,林娥和母亲踏上了前往越南的渡船。就在1938年的腊月二十二,距离除夕仅有8天的时候,日本人入侵海南岛。
或许是幸运,林娥躲过了日本人的入侵,躲过了战火。可不幸的却是,远离故土,重洋阻隔。
“外婆以为我们被海水淹死了”
8岁娃随母冒险出海避战重归故土已是10年后
林娥的父亲住在越南西贡的一个农村。从海南过去要坐船,林娥至今仍然记得:“船开到一半就进水了,水都齐腰深。”
当时的船是木帆船,就这样飘在大海上,水一点点渗进来。8岁的孩子还少不更事,看着水进到船内,林娥只是觉得“好玩”,“当时什么也不懂,看着船进水,船上其他人都在哭,我看见他们哭,我还笑呢。”8月28日,在海口市省琼剧院的住宅内回忆起当时的那一幕,84岁的林娥依然笑了。
岂不知,她们的生死牵动着留在家中亲人的心。留在家中的外婆得到了误传的消息,以为她们的船在大海上遇到了大风浪,人和船都没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人就疯了”。
林娥和母亲到越南后,在同乡的带领下很快找到了父亲,并在越南槟椥市附近的一个农村生活了下来。在林娥印象中,越南的生活跟海南差不多,“也有好多椰子树,父亲种植椰子树,然后摘椰子去卖。”
林娥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越南当地语言,她只花了3个多月就学会了,“母亲学不会,学了10多年都不知道怎么说。”说起母亲,老人又露出了笑容。
很快,林娥进入了槟椥市光华小学读书,直到毕业。这期间,林娥没有见到过日本人,“只是听说过日本人侵略海南的事情,可是具体都不知道。那时候,信息不畅。”
在越南生活10年后,1948年,18岁的林娥回海南探亲。其实,这一趟,父母是专门让她回来嫁人的。林娥老人的家人说,在越南10年,除了海南话,她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家人也不希望她嫁给越南当地人。
此时,外婆已经康复,不再发疯,老家还是离开前那样,可亲人见面已然恍如隔世。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离别,母女俩再次见面已是44年后,从18岁到62岁,近半个世纪的相思、惦念,一直蔓延。
“如果母亲去世,写封信来告诉我”
母女此生再见已难实现
1948年回到海南后,林娥再也没有离开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在这里学习、工作、结婚、生子,过着普通、简单的生活。
可远在越南的母亲,还有弟弟、妹妹却是林娥最大的牵挂。
1992年,时隔44年后,是年62岁的林娥在同乡的带领下,从海南到广西,然后去往越南,终于在西贡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曾经18岁的少女,如今已经变成62岁的老太,母亲摸着林娥的脸,仔细端详着,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母亲才迸出几个字:“看到你,我不知道是哭好,还是笑好。”
这次相聚虽然不长,仅半个月,但林娥见到了母亲,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思念有了些许安慰。
1998年,林娥和几个小姑子一起再次前往越南。
林娥的丈夫潘先纲同样曾随父亲躲避战火到越南。那是1937年,潘先纲在母亲的带领下前往越南。1945年,日本人投降,潘先纲的父亲决定举家回海南,岂料老人身体不好,未能成行。1947年,潘先纲的父亲在越南去世,留下遗愿“回海南老家”。
潘先纲的母亲没有太多文化,无法料理留下来的生意,只得将一切变卖,然后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回到海南,另外一个女儿则由越南去往了他国。
潘父的“遗愿”直到1998年,方才实现。林娥和几个小姑子一起将潘父的骨灰带回海南。
那一趟,她再次见到了母亲。此时老人年事已高,走不动了,“下楼去远一点的地方都要女婿送,再也去不了越南了。”林娥用一个本子记录下了在越南的弟弟、妹妹们的名字。
林娥对其中一个弟弟林明顺交代说:“这一次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回来了。要是母亲去世了,你就来个信,告诉我。”
至今,林娥依然没有收到这封信。林娥觉得:“我母亲还在,现在已经100多岁了。”
如今,同样84岁高龄的林娥老人也走不动了,轻抚着1998年去越南时跟母亲的合照,老人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却有些苦涩和忧伤。照片上,林娥的母亲一脸严肃,挺直腰杆坐在石登上,眼睛看着前方,仿佛这样,只要女儿看照片时,她也就能看到她。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没有日本人入侵?
如果真的没有,与林娥一样的许多海南居民就不会或背井离乡,或骨肉分离。
可是,历史怎能假设?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