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需线上线下融合

17.03.2016  09:50

旅游扶贫需线上线下融合

 

□  翟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旅游扶贫成为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旅游扶贫的关键是要把线上线下融合问题切实解决好。

  旅游扶贫是间接的、造血式的扶贫,它可借助贫困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或红色旅游等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更多的困难群众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就业脱贫。

  可喜的是,在“旅游+”时代,旅游这种间接、造血式的扶贫形式为扶贫工作创造了优越的资本+战场条件。因为“旅游+”已不仅仅是“产业+”的概念,而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空间,是一种对旅游层面扶贫的最大化的绩效体现。正基于此,作为地方人大代表,笔者在今年地方人大会上提出有必要把“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后发地区“旅游+”新模式的建议。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是因为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不仅有必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筑牢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底线,还有必要针对当前本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和市场理念缺乏、产品同质化、布局碎片化、经营粗放化较为严重,以及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问题,急需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运作模式,以及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科学规划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策推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由此形成“城市支持农村,旅游业反哺农业”的良好局面。

  要做到这些,就要把旅游扶贫的线上线下的融合问题切实解决好。正如企业家王健林在给年轻创业者支招时所说的,未来我国最有希望的行业之一即是将目的地、线下渠道、线上融合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旅游行业。若把该理念运用到旅游扶贫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同样适用。因为,传统的旅游产业链构成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加上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约束,滋生出了诸如强迫购物、零负团等问题。因此,要吸引更多市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为扶贫做贡献,不仅需要省级政府出台带薪休假等政策,还要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扶贫的线上线下相融的交易服务平台,这是实现“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益最大化、集约化的关键举措。(中国旅游报)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3月16日    B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