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旅游岛等政策红利释放 海南省建设争拓路先锋
原标题:经济特区、建设国际旅游岛、三沙设地级市等政策红利释放
政策驱动,争拓路先锋
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游客在选购化妆品。本报记者武威摄
我省实施26国免签政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包机旅游团旅客抵达三亚。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回望悠悠千年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因其扼守南海的前沿位置,既是中外商船往来东西方必须经停的中继港、避风港,又是大陆、东南亚国家及本岛特产的重要中转集散地。
然而,正如国务委员杨洁篪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所评价:“海上丝绸之路源于历史,但更要超越历史。21世纪的海南不是历史上的海南,现在海南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其在我们祖先所在时期发挥的作用。”
确实,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今天的海南除了传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外,还增添了许多政策优势。其中,经济特区、建设国际旅游岛、三沙设立地级市可谓是最有政策驱动力的三驾“马车”。
领特区使命,创体制之策
1988年,海南正式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从封闭落后的国防前线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27年来,海南始终牢记使命,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融入到发展的血液中,积极充当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南海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认为,建省办特区以来,国家对海南的发展给予了长期的政策倾斜支持,海南也因此积累了丰厚的“政策红利”,具备了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需求。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被赋予特区立法权,有利于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因此,较其他地区的国际跨国企业准入门槛更低,更容易吸引外资入驻。
拥有天然深水良港的洋浦,可以说是海南改革开放的珍贵样本,有诸多全国“率先”可圈可点:率先施行由外商成片开发土地是新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最大胆的创举;率先提出推行全面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给企业最小的经济干预和最大的经济自由;率先设立法定机构,实现在行政体制方面的最大创新……2008年以来,洋浦以“一港三基地”(面向东南亚、连接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的区域性物流和航运中心,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商业储备基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为圆心,正快速向东南亚战略辐射。
目前,海南已设有国家级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三大经济开发区,加上三亚门户机场的建设,这些都将为海南与海上丝路沿线地区的人流、物流汇集,加快经贸合作、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积极创造条件。
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海南从建省之初就开始探索实行“小政府、大社会”这一崭新的行政管理模式,为海南创造出宽松、经济自由度高、办事环节较少的发展环境,也为国家后来的“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其中,全国独有的省直管县体制,有利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市县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也为海南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奠定了行政体制基础。
行走在风景如画的环岛高速公路,看不到一个收费站,更不用为开着车被拦下来收费而烦恼。这种独一无二的感受来源于海南燃油附加费改革的成功实施。随着中部地区田字型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一脚油门踩到底”的政策将推动海南陆海空立体交通不断改善,带动中部地区发展,并为海南融入海上丝路建设奠定交通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海南坚持生态立省,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对土地、林地、海域、岸线、岛礁等重要资源实现市场化配置,提高管理集中度和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把一些重要改革成果上升为立法。梳理十八大以来人大立法目录发现,包括林地、国土、自然保护区在内,共有9部立法为海南生态“保驾护航”。这些举措不仅为海南可持续发展留下充足的资源后劲,也为海南打造中国旅游特区,吸引国内外源源不断的旅游消费,护好了生态基础。
承经济转型,谋发展之策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强调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其中“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等句子,让海南倍感亲切、倍感振奋。
显然,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正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释放新能量和新杠杆,而旅游业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新能量和新杠杆。这一转型方向,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全国消费承接地的目标高度契合,更加笃定了我们的信心。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家特别赋予海南购物退免税、26国免签入境、西部大开发政策等一批重大优惠政策。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以来,海南积极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实施,并在实践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政策探索走向深水区,破解了一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促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球旅游零售领域最大的消费群体,但7成以上的奢侈品消费在境外。”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介绍,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率先作出了将国人奢侈品消费引回境内的实践探索。
2014年,全球最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开门营业,标志着海南将国家赋予的离岛免税购物优惠政策释放落实到一个新的水平。
今年3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行了第二次调整。离岛免税品类由21大类增至38大类,增加零售包装的婴儿配方奶粉、浓缩咖啡等17种消费品,并放宽香水、化妆品、手表等10种热销商品的单次购物数量限制。政策的调整再次点燃了国人的消费热情。
可以说,离岛免税政策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含金量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政策之一。
与此同时,海南在邮轮、游艇、低空开放等领域也开展了先行先试探索,将一批相关政策落地实施,推动邮轮游艇、森林、文化、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兴起。
“我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别人干什么,就简单复制,攥着金子找宝,要从发挥海南的独特比较优势来破题,把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海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这是省委书记罗保铭立足于海南自身优势和已有基础作出的科学判断。
可以预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惠政策将为海南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提供更多的动力,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