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求新 老盐场转型文旅基地激发新活力
它引得郭沫若先生为它泼墨挥毫写下“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的妙句;它是中国三大盐场之一,历经繁盛,又面临危机,如今在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党委的带领下突破困境获得新生;它拥有62年历史,昔日的厂房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党建文旅基地,在这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盐场人”艰苦卓绝奋斗的故事。它就是位于海南岛西南一隅的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盐场。
党建引领超计划完成生产
回忆起莺歌海盐场的辉煌,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吴坤新老人,作为第一批抵达盐场建设的“盐一代”,过往依旧历历在目。1955年,在原广东省琼山县检察院工作的吴坤新接到上级命令,政府将对莺歌海盐场进行开发,要组建前期勘测队,他义无反顾地参加到“先遣队”中。
当抵达莺歌海盐场后,眼前的情况还是让大家有点心里犯嘀咕,原本遗留下来的勘测的图纸根本没法使用,面对3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吴坤新和其他队员发挥“以一人当十人,以十人当百人”的精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大地,将原本计划3年完成的勘测工作,仅用2年就完成。
“14岁那年,父亲从部队转业来到盐场,我也跟着过来了,一待就是一辈子。”“盐二代”王希朴依旧记得1958年来到盐场后,父辈们在野外天为被地为床,饿了就吃野菜充饥,驻扎在此建设的场景。1960年,莺歌海盐场进行试产,白花花的原盐就在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下从盐田中析出。直至七八十年代,莺歌海盐场走向巅峰,实现年产原盐32万吨的历史最高生产记录,被冠以中国三大盐场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产设备老化、生产面积减少、生产能力降低等原因,导致盐场年产量逐年下降。海南控股党委高度重视盐场的发展,选优配强盐场党委班子,加强党的建设,抓牢原盐生产。2019年,在海南控股的推动下,莺歌海盐场实行工资改革,以工时定额计件折算为工价,推动实现真正的多劳多得。同年,提前展开冬季维修复晒大会战,结合助生产的主题党日活动,将盐场生产再次推向高潮。
2020年7月17日,盐场累计生产35500吨,提前168天且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产量35000吨,创下近十年的产量新高。与此同时,盐场2020年人均月工资达3260元(应发),与2019年相比涨幅39%。
莺歌海盐场内盐工将原盐堆砌。新华网发产业转型升级谋发展
“原来我们都是以生产原盐为主,直到70年代我们开始研发‘日晒优质盐’成功后,莺歌海的盐就开始变得一货难求。”70年代就在盐场做产品研发的“盐三代”邢土培认为产品的发展是打动市场的根本。
如今,在莺歌海盐场销售公司的产品陈列柜里,二十余种形式各样、功效不一的盐产品“躺”在里面。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后,莺歌海盐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抓住盐业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完成自然盐精盐厂制盐加工生产线改造升级,增置终端产品小包装生产线,完成“海颐”牌盐产品包装设计和制作,实现自主品牌产品生产—包装—直销市场,实现零突破,从生产型企业转向市场型企业。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2018年起不断开展品牌化运作和市场化运营,连续开发“海颐”系列产品,形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多个类别产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今年,又开发出了“银山”牌纯臻盐、亚清盐等产品,正在研制飘花盐和年份老盐,通过植入海南文化和企业文化元素,设计富有企业特色的包装,统一产品字体和标识,提升产品的可识别度,使盐产品体现鲜明企业特色,做实莺歌海地理标志盐品牌,极大地提高了盐产品的附加值。
产业越做越旺,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海南控股党委和莺歌海盐场党委高度重视提高职工待遇,不断推动莺歌海盐场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中工程一期650套,486套已销售,剩余164套正在建设中;二期200套已完成分房工作。保障房项目将解决约2550人的住房问题,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居住环境,提升职工的满足感、幸福感。
昔日存放发电机的厂房,如今已经变成盐文化馆。新华网发转型文旅基地焕发新活力
食盐制品竞争压力大,盐场发展进入瓶颈,一座老盐场如何焕发新活力?这是海南控股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今,昔日的厂房早已变成讲述奋斗历史的场所,通过改造建设美丽乡村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项目,老盐场迎来新面孔,试营月余便迎来290余人参观、学习。
2018年,海南控股党委就谋划商定,按照依托莺歌海盐场60余甲子年文化,结合海南全域旅游概念和盐田文化资源,推动以盐为特色的产业开发和文化旅游,不断延伸盐及盐文化的产业链、附加值的思路,着手开发建设党建文旅项目。
通过参观盐文化馆、重走盐工路、《盐场革命史》党课、盐一、二、三代访谈、收盐体验教学等活动,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莺歌海盐场文化,激发党员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锤炼党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参训学员的广泛好评。
在党建文旅项目建设初期,面临人员短缺的情况,“盐三代”杨美娟听闻后便来到项目工作,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还义务担当起盐文化馆的讲解员的工作,为来者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爷父辈的故事。随着项目发展的需求,更多的“盐三代”也陆陆续续返回家乡,来到党建文旅项目上工作,由于人少活多,大家都是身兼多职,不谈条件的轮轴转,肩负起振兴盐场的重任。“如果不是一种情结、一种热爱,又怎么能坚持地干着?”海南海控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攀龙说,从这些“盐三代”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盐场“开荒者”的精神。
昔日厂房片区,如今已经改造成党建文旅基地。新华网发党建文旅项目运营月余,已接待11家单位7个主题党日参训团和实地观摩人员290余人,销售收入超过15万元,带动盐产品销售近3万元。随着项目的发展,还不断在吸纳盐场子弟就业,以及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加职工对经营发展的信心和凝聚力,促进职工的收入增长。
未来,党建文旅项目将在海南控股党委的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加快二期设计和建设。以“北有母瑞山,南有莺歌海”为目标,使党建文旅基地建设成为海南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承载主题党日、新员工培训、青少年研学、党建教育阵地等属性功能。在文旅融合新模式的带动下,大力传承弘扬莺歌海盐场精神,推动莺歌海盐场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周忆珈 吴涛)
莺歌海盐场盐田内机械化收盐。新华网发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