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求解“老问题”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在听会。新华社发
深圳商报特派记者 陈晓薇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经济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办?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经济转型升级,要打掉哪些“拦路虎”?应对能源紧缺,生活方式怎么变?委员在发言中将这些“老问题”放在新常态下分析求解。
问题1 应对经济增速下降 钱颖一:政府的作用要从“参与型”转到“服务型”
2014年中国GDP增速7.4%,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左右。政协委员钱颖一在大会发言中认为,我国经济增速下降虽然有心理压力,但要理性分析原因,想好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的“韧性”很高,增速下降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有好处。
“大幅度刺激需求”和“过度依赖货币”都不可取
钱颖一说,如果考虑中长期因素,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大致有三类原因。 一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二是经济中结构扭曲的纠正。三是激励机制的变化。
看清了经济增速下行的原因,接下来要做什么?钱颖一在建议时先讲了两个“不要做”。首先是不应该出台大幅度刺激需求的政策。其次,不应该过度依赖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起作用,必须配套结构调整措施。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采取去杠杆的结构调整,才有了经济回升。当前欧洲和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还必须有结构调整,才能最终见效。中国也一样。
重新定义政府激励机制
“当人生病时,除了吃药外,人的自我调节,包括改变生活方式的本领是很强的。经济调整也是如此。”钱颖一首先建议留给市场和企业内生调整和发展的空间。他认为,中国经济“韧性”程度高,不仅政府调节能力强,而且个人和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程度大。要给市场自我调节的空间,给个人和企业调整的机会。
其次,要发挥政府在供给政策上的作用。他建议,一方面应减少行政审批、加快财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松绑、促进金融创新、鼓励创业等;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支持产业发展,但要改变方式。比如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但并不直接参与投资和制造,而是发挥规划、协调以及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此外,还要重新定义政府激励机制。钱颖一说,解决政府“不作为”的办法不是回到过去那种“作为”,而是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从“关系紧密型”转到“保持距离型”,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从“参与型”转到“服务型”。
问题2 应对房地产市场疲软
张泓铭:不必急于行动,让楼市慢慢卸包袱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泓铭在发言中认为,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要“双防”并重:一防范楼市再次过热、虚火上升,二防楼市全局性的急速趋冷和房价大幅下跌。他建议当前不必急于行动,而是通过市场调节,让楼市慢慢卸掉高房价的包袱。
张泓铭谈到,2013年冬至2014年春,国内外盛传2014年中国房地产“崩盘说”。2014年过去了,中国房地产表现的确有所疲软,但同“崩盘说”相去甚远。
张泓铭认为,房地产的总体表现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导致增加或减少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然后对房地产业提出了增加或减少供给的要求。循着房地产市场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这个逻辑,自然得出以下结论: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同国民经济一样的趋势,也将保持平缓发展的新常态。
对楼价缓跌要沉得住气
张泓铭认为,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要“双防”并重。在指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楼市在稳定经济、稳定民生中的巨大作用,稳字当头。一要防范楼市再次过热、虚火上升。若楼市再度过热、价格大幅上涨,会让楼市多年积累的风险雪上加霜,引发危机的到来。楼市稳定或稍冷、房价稍降,是“高压罐”的自动释放和缓慢释放,没有大碍,应该容忍。二要防范楼市全局性的急速趋冷和房价大幅下跌。无论是经济和社会,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楼市严冬。
在行动策略上,张泓铭认为,要注意发挥市场自动调节的作用,让市场显示其内在的趋势性变化,人们不必急于行动。尤其不要因为完不成当年的经济指标,就把房地产当作救火工具,急急忙忙出台宽松的楼市措施。只要房价没有全方位的、急剧下跌的预兆,没有对金融和经济的严重威胁,就是相对正常的,不采取逆向的调节。
在观测指标上,张泓铭认为,要紧盯销售量和价格两项指标,尤其是价格指数。楼市销售量有所下降不要紧,只要价格基本稳住就行。价格基本稳住,就是在经济增长中,楼市相对降价,降低风险。价格缓跌也不要紧,稍久的缓跌也不要紧。我们要有定力、沉得住气,让楼市慢慢地卸掉高房价的包袱,回归合理。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使明天的中国经济更好。“这是一种高明的调节艺术。”他说。
问题3 应对经济转型升级
李稻葵:打掉融资难融资贵这只“拦路虎”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发言中认为,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拦路虎”,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必须从金融体制改革上下狠功夫。
融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严重不匹配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李稻葵认为,融资难、融资贵不是因为中国经济缺少储蓄这个融资的源泉,也不是中国经济货币存量不足。相反,中国经济国民储蓄率列世界之首,货币存量与名义GDP之比近200%,绝对值近20万亿美元,两者基本都是世界之最,中国经济“不差钱”。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日益加剧的融资结构投资结构严重不匹配。
李稻葵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融资结构是以银行贷款及信托等短期融资为主。商业模式导致它们的融资只能是中短期的。反观我们的投资结构,却不断长期化。具体说来,投资已经从房地产及生产能力建设这些相对比较短期的投资项目转向高铁、城市基础设施等周期非常长的投资项目。毫无疑问,许多基础设施投资是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甚至是商业回报的,但是它们的回款周期往往长达20甚至30年。
当前,这些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者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投资平台,拥有政府担保,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对于银行而言,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利润来源。但是这些项目会长期占有银行信贷资源。银行不断地“贷新还旧”,滚动式地为这些项目融资,这就造成了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银行剩下来可以给企业的贷款量非常有限,从而导致企业贷款,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严重不足,引发了上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长期基础建设的融资应从商业银行和信托中剔除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李稻葵认为,首先必须把长期基础建设的融资从商业银行和信托中剔除出去。必须建立专门的针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长期建设基金,学习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的融资办法,由政府出种子资金,再提供担保,然后面向资本市场发行可流转的长期债券。如此,不仅能减少基础设施项目对银行系统信贷资源的占用,解决“打酱油排长队”的问题,而且能够使长期基础建设的融资独立于各级政府,由第三方客观评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效率。
其次,适当扩大地方债规模,让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直接面向债券市场募集长期建设资金,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倒逼地方财政对资本市场公开透明,提高地方财政以及长期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
问题4 应对能源危机
李河君:可移动、可穿戴的太阳能发电不是梦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在发言中谈到,我国面临全球性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面临扩大内需、转方式调结构的巨大压力,面临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如何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国家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培育一批像高铁、水电一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移动能源就是这样一个正在全球兴起、中国已经领先一步的优势产业。他建议要抢占全球移动能源产业制高点,培育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李河君指出,移动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移动通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能源就像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一样,将会改变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由传统的集中供电,变成每一个个体都是发电主体,能源将无处不在,这是一场能源利用的革命。
李河君认为,移动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关系,就像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一样,就像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一样。它包括可移动、可穿戴的太阳能发电,也包括离网的分布式发电。移动能源的核心技术就是薄膜发电技术。薄膜发电可以理解为“人造叶绿素”,就是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可携带。
李河君介绍说,太阳能无人机,可以不用一滴油,实现长时间连续飞行;太阳能汽车,可以不用汽油,在太阳下边行驶边充电,摆脱对充电桩的依赖;手机、iPad、背包、帐篷、衣服、特种装备等,都可以利用太阳能随时随地发电。移动能源、薄膜发电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自由。
问题5 激发社会创造潜能
徐晓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徐晓兰委员代表致公党中央9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众创空间,让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徐晓兰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换挡和结构升级,要高度重视新增就业群体中近800万大学毕业生和海归留学生的就业创业。当前,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开源软件、开源硬件、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网络社交促进了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和市场需求对接;创业投资细分和创业孵化、服务的社会化都有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徐晓兰提出4点建议:一、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共同构建开放式创业常态系统。二、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三、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四、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形成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问题6 缓解大众创业融资难
梅兴保:引导扶植民营资本办金融
梅兴保委员9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时建议,引导扶植民营资本办金融,缓解实体经济和大众创业融资难。
梅兴保说,小微企业融资难、广大民众创业很难得到金融支持,是当前经济金融活动中的痼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增的民间资本控股的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只有160多家,数千万家小微企业和创业民众大多只能面向民间融资。
梅兴保表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和民众创业的融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普惠金融的理念,在要求传统金融机构继续做好服务外,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植民营资本办金融。
梅兴保建议:一、加快民营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步伐。二、推进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三、引导民营资本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降低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四、加强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帮助民营金融机构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
问题7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秦大河:增强科普保障能力
秦大河委员9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代表科协界委员发言时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到社会稳定、国计民生、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
秦大河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PX项目建设过程中,连续引发多起大规模群体事件,陷入“一闹就停”的尴尬局面。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有待提高。200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1.6%,2010年达到3.27%,预计2015年将超过5%的目标。但这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非常重要、非常紧迫、非常艰难。
秦大河提出3条建议:一、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国家有关规划。继续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二、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国家全民教育体系,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三、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增强科普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