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18.06.2016  18:13

  马若虎

  大学毕业N年后的某天,我正在街上快步走着,准备去办事。迎面一个梳着分头的小伙子走到我跟前,自称是某媒体的记者,正在就“毕业的‘大事’”这一主题做街头随机采访。

  该记者让我对着镜头说两句,我说:“那好吧,作为一个‘过来人’……”面对镜头我有些紧张,想要表达的很多,一时竟不知如何说起。刹那间,我想起了一句歌词,便脱口而出:“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记者先是愣了愣,随后笑着点点头,意思好像是“我懂了”。“感谢您接受采访。再见。”我也认为圆满完成了被采访的任务,况且心里头还想着要办的事,便径直走开了。然而当我办完事,仔细回想被采访的一幕,发现任务完成得并不圆满。

  我原本应该解释一番的,至少告诉记者“疯狂”要加引号,不然别人一定认为我眼中的“毕业大事”就是“”。这也难怪,想必“”就是不少毕业生的“大事”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同学平时被学业所累,大一和大二打个好基础,大三和大四第一学期复习考研;二是同学们一想到工作以后就不那么“自由”了,要抓紧在毕业季“”一下。

  “”当然不是上网刷夜、通宵K歌,绝非放纵自己。在吃饭喝酒侃大山的基础上,现在的毕业生越来越讲究“”的意义了。比如,拍一组创意毕业照,举办一场化妆舞会,组织一次集体旅行。“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毕业后,或许大家见面的时间很少,聚的机会也不多,何不给以后留个美好的回忆?正值大好青春、年轻无极限,何不“疯狂”一回?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我不由陷入了沉思,那时的我,并没有在毕业季好好“”,而是经常在各招聘会间奔波,但我依然觉得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疯狂岁月”。“疯狂”不仅包括“”,更是毕业生对自己的审视,它体现了毕业生负责任的态度。对过去负责,对现在负责,更要对未来负责。“疯狂”地“”,“疯狂”地找工作,“疯狂”地描绘着人生的轨迹……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毕业季的大事儿是什么?或许毕业生们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我想,不管大事儿是什么,为了争取更好的结果,为了不留遗憾,大家都有为之“疯狂”的必要。

  我为接受采访时的脱口而出暗暗窃喜。不过话说回来,但愿那位记者是真的“懂了”。

  系列之一:“找工作”的实质是“找定位

  调整心态、找准定位,是破解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一步,除此之外,毕业生们还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谋得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筹码,以便在以后的择业或创业中拥有足够的底气。

  系列之二: 毕业生租房,“诗意”还是“苟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的希冀。“住有所居”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诉求。大学生可以忍受眼前一时的苟且,但是,“安居梦”不能只是无法抵达的“诗和远方”。

  系列之三:毕业,等于学习的终结?

  毕业生把自己打造成学习能手的前提,是拥有对学习的正确认知,而“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恰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有的人抱有错误的想法,并且真的付诸实践,那么几年后被社会淘汰的现实结果,必定会让他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