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关注海口:“双创”助推城市创新蝶变
据新华社海口9月10日电 (记者柳昌林 涂超华)海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助推器”,推进城市供给侧改革,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海口“囧城”正在变成活力之城。
“亚洲的博鳌,世界的三亚”。海南人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海口作为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的“囧”:知名度比不上三亚、博鳌。与其他多数省会城市相比,海口市容市貌、公共秩序和管理水平等相对落后。在省会城市中,像海口这样既无全国文明城市、也无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少有。
“知耻而后勇”。2015年7月,海口市新一届市委班子决定将“双创”作为总抓手,推进城市供给侧改革,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实现城市风貌、城市管理两个“大变样”。
对此,领导干部中有不同声音。
“有的认为是搞面子工程,会影响经济发展。有的认为是不自量力,全国少有城市同时同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十几年前海口就曾提出类似的目标,但只听到雷声未见下雨。”海口市委副书记吴川祝说。
去年7月底,“双创”作为椰城图变图强的总抓手正式启动,全市干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投入一场自我加压和自我革新的战役。
补齐短板,创新治理方式
记者调研发现,在创建过程中,海口市紧契城市供给侧改革主线,着力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治理的转变。
——民生为要,补齐短板。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巴特尔说,海口探索发展和民生协调推进的城市治理新路径,“双创”着力改善民生,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把“偷走”的人行道还给市民,将破烂的巷道进行雨污分流埋管、平整路面……小到井盖、路灯等小件设施,大到城市防洪、防涝以及排水设施建设,海口一边补齐规划建设、城市治理等历史欠账,一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来,海口投向民生支出的资金占财政支出的75%。改造大街小巷2434条,改造提升农贸市场46家,实现环卫PPP一体化全市全覆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改造棚户区3.85万户/套,“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清除“堵点”“难点”“盲点”。“双创”启动后的首月,海口启动市、区、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系列改革,力促资源下沉,基层权责对等。巴特尔说,改革就是要着力清除阻碍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
今年以来,改革进一步向“最”基层延伸,试点将政务服务、经济管理、规划管理、用地管理、综合执法等区级行政权限下放镇实施,财政所、规划建设管理所等区管机构下放镇管理。
海口海秀街道工委书记孙副林说,改革把人员编制、财力等管理权项下沉到基层,权责的对等不仅让基层党员干部从心理上感受到了公平,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大为提高。
——构建政府与社会共创机制,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者。在海口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大厅内,巨大的屏幕画面不断切换。工作人员潘国斌收到网友通过“城市管家”发来的一张违章停车照片。他熟练地在平台上向网友详细核实车辆位置等信息后,随即转给附近交警处理。
在海口,市民可通过手机进入“城市管家”平台,参与城市管理。海口市政市容委主任冯鸿浩说,“城市管家”不仅整合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行政审批查询”等近10万条便民服务信息,还专门设置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功能,让群众对违法建筑、环境卫生、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进行拍照举报或对城市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成为海口美丽的风景线。目前,海口开通了“公益海口”网,注册志愿者团体3163个,实名认证志愿者25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625万小时。
“囧城”蝶变,改革释放红利
“双创”一年,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民间投资逆势上扬。海口市发改委主任黄舸说,“双创”激活了城市发展动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上半年海口GDP完成645.43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5.8%,比全国高出16.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多月位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之首,民间投资增速上半年更是达到27.3%。
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受理总警情自201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拐点”,从往年的逐年上升转为同比下降9.9%。海口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侯亨浪说,两抢、赌博、诈骗、盗窃、打架斗殴等5类警情同比均下降10%以上。
街道干净了,小巷整洁了,城市更美了……市容市貌发生巨变的同时,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加。7月,海口市委托第三方调查表明,市民和游客对“双创”工作满意率为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