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探讨经济再平衡路径

01.11.2015  09:19

  中新社海口10月31日电 (关向东 王子谦)“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新兴经济体”2015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10月31日在海口召开。来自美国、德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中国相关部委、研究机构、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当天,中外专家学者对当下世界经济再平衡路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背景、中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窗口期”等主题进行头脑风暴。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结构转型的“探点”时期。中国正在寻求“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是必然的。但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产能调整速度快不了。同时,“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正在成长中,经济新动力的增长速度还不够快。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要防止中国经济陷入“企业低效率、金融高风险”的陷阱,关键是加快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处在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快速转型中,估计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发达地区有可能超过60%。估计在“十三五”期间,消费每年会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消费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65%的区间。同时,会基本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使中国在推进双边、多边,以及区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贸易进程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分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愿景的经济动力有三:资本多,仅外汇储备就4万亿美元,民间还有大量存款;产能方面,需要对外寻求合作;技术上基本已排入国际前列,值得国内外市场的信赖。“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国家而言,发展更是“硬道理”,中国的资本、产能和技术正是其所需要的。因而“一带一路”是多赢战略。

  年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主办。(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