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结硕果 村庄掀起“厕所革命”

07.12.2017  02:29

  中新网海口12月6日电 (记者 王子谦)姜花、菖蒲、干蕨菜、梭鱼草、再力花、水烛……在海口市秀英区美富村,新近出现的“小湿地公园”成为村庄的新鲜事物,每天不少村民来这转转。他们告诉记者,不是一般的公园,而是一个村庄“污水处理厂”。

  当下,海南省正在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截至2017年6月累计17536个自然村创建生态文明村,覆盖率达到84%,村庄正向着繁荣、文明、宜居的方向发展。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一系列变革正在展开。

  “原来村里都是污水直接排放,非常污染环境,现在每家通过一根管子就可以通到污水处理站,环境卫生大为改善。”村民王传俊告诉记者,为改善如厕环境,家中的卫生间进行改造,政府还补贴了部分资金。

  美富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是海南省第一个通过源头控制、小型处理达到生态化、花园化、精致化的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站。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黄少民介绍,该处理站专为农村设计,设计规模为50吨/天,服务人口500人,投资概算约200万。处理工艺采取“太阳能微动力一体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后续将实现从现场专人管理模式向远程智能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无人值守模式管理转变。

  “新增玻璃钢化粪池54座,每家每户的洗澡水、洗菜水、粪便水等生活污水,经过厌氧、好氧反应后,经过沉淀将水中的有机氮、磷转化成无机氮、磷后,再进入八格植物组成的人工湿地,通过植物根部吸收,使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可以灌溉、浇花等用。”黄少民介绍。

  除了家庭厕所,海南省村庄公共厕所也旧貌换新颜。在海口市美社村,村民广场旁的公共厕所干净无异味,实行专人清扫保洁,整体环境不输于城市公厕。环卫工人钟琼燕说,目前其所属换位公司负责整个村庄的环保洁工作,厕所定时清理。

  除正在进行的“厕所革命”,海南省的文明生态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将文明生态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载体。

  产业支撑文明生态村。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过去只能从石头缝里刨食吃,该村因地制宜,利用火山石的特点引进石斛种植业。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说,自2015年施茶村引进石斛种植后,已累计完成200亩种植面积,农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分红和打工收入,人均增收近5000元,“贫困户在2016年就实现了全部脱贫,村民依托旅游、石斛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文化引领文明生态村。在海口市永兴镇冯塘村,琅琅读书声正从“国学课堂”中传出,课堂中20多个孩子朗诵《论语》。领读者、75岁四川退休语文教师杜贵芳介绍,村里很多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她决定创建“国学课堂”免费为孩子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在冯塘村,老人们奏起八音,孩童们诵起古文,妇女们跳起广场舞……生活在文明生态村里的人们怡然自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风家训带来文明村风。走在美富村的村道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火山古村落,家家户户都把祖辈相传的家训挂在了家门口,为文明生态村注入文化内涵。

  “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村民钟文科让大孙子钟开群颂读家训,“从我记事起,家里长辈就把这些话长挂嘴边,这是祖祖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把家训挂门口就是希望大家牢记心里,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肖莺子介绍,海南将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等工作,为农民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专项整治,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模式,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以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尚着手培育良好乡风民风社风;以培育特色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