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老板卖车抵房建福利厂 残疾人有“饭碗”

10.07.2014  17:29

吴敬(中)与部分残疾员工。
吴敬(右)向残疾人捐款。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渝摄

  7月9日,“大家都来为残疾人捐助一元钱”爱心万里行文昌活动现场,当地企业家吴敬决定从今年起连续5年,按照500元/人每月的标准,定向资助8名残疾人,总计24万元。

  开过货车、出租车和当过推销员的吴敬,1999年在文昌市会文镇租地办起了小型椰棕加工作坊。2009-2010年,他入股会文镇残疾人、全国劳模陈玉良创办的会文宏达磨料厂,每次看到该厂的残疾工人生活之不易,他都心生怜悯,并萌生“有能力一定给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的念头。2011年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拿出100多万元积蓄,低价卖掉了自己价值38万元的小轿车改骑摩托车,并借款500多万元和用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50万元,办起了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当年,公司开业招收的第一批工人中,聋哑、肢体残疾人占到了员工数一半。

  立志给残疾人“饭碗”卖车抵房建起福利厂

  “我们厂有32名工人,其中16名员工是残疾人。除了基本工资,厂里还包吃包住,为员工每人缴纳780元保险费,逢年过节加发礼品、‘红包’等。吴总把员工尤其是残疾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员工们都称他是富有爱心的企业家。”7月9日上午,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文昌市社会福利厂)会计俞此标对记者说。

  俞此标说的“吴总”,指的是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文昌市社会福利厂)总经理吴敬。

  吴敬开过货车、出租车和在手工椰棕厂当过推销员,1999年在文昌市会文镇租地办起了小型椰棕加工作坊,2009-2010年,他入股会文镇残疾人、全国劳模陈玉良创办的会文宏达磨料厂。每次看到该厂的残疾工人生活之不易,他都心生怜悯,并萌生“有能力一定给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的念头。

  2011年3月,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卖车抵押房屋筹钱,创办了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给市内外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让找工作难的残疾人捧上了“饭碗”。

  目前,全厂有员工32名(其中残疾人员工有16名,科技人员3名)。2012年4月,该公司被文昌市民政局授予“社会福利企业”称号,并被命名为“文昌市社会福利厂”。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给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自食其力并给予更多的尊重、关爱。这样,他们的家人就会放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人多做点善事,好心会有好报。”吴敬说。

  老总把员工当亲人

  特殊“家庭”充满爱

  在文昌市社会福利厂当保安的30多岁的黄育成,是会文镇朝奎村委会朝奎一村人。3岁时的一场火灾,造成了他双手十指仅余下左手有3根畸形的手指。由于身体残疾,不能干农活的他只能靠母亲和大哥务农养活。

  吴敬的椰棕制品公司投入生产后,黄育成被安排在工厂里当保安。“像我这样没有谋生能力的残疾人,在社会上也找不到工作,感觉活在世上只是个累赘。自从吴总给我机会当保安,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每天在厂里上班,与工友们交谈,心情比以前舒畅多了。现在不但吃住不花钱,还有1000多元的工资,外加780元的五项保险,以后生活、养老都有保障啦!”黄育成高兴地对记者说。

  刚给大货车装完椰棕硬垫的一名工人对记者说:“吴总比较关心弱势群体,对待厂里的工人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求厨师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我们吃。除了一天三餐,天气热时还增加每人一份清补凉或是茶点,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大家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工作、生活得很开心。

  据该工人介绍,吴敬平时对待员工尤其是残疾工人总是笑脸相待、十分尊重。他经常要求厂里人要尊重残疾人,多关心、理解残疾人。每次厂里开会,都通知聋哑人参加。虽然他们听不见,但却体现了吴总对他们的尊重。就连吴总带工人们去文城歌舞厅庆祝劳动节,厂里的聋哑人一个都不漏。要是残疾人生病了,厂里就派人带去看病、报销医疗费;残疾人要回家,厂里就派专人开车送到家……

  记者在该厂5月份的工资表上看到,郑祝四、徐国美、陈家核和王瑞尧4名聋哑工人5月都领到了3852元的基本工资。“这16名残疾员工每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还有两名特殊照顾人员,虽然不在厂里上班,但厂里每月都给他们每人资助500元生活费,并分别为他们缴交780元五项保险。”俞此标说。

  记者走进工厂的各个车间,看到工人们身着整齐的制服,在流水生产线和椰棕垫旁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都努力地工作、快乐地生活着。(记者王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