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特殊教育教师陈振宇:青春绽放在无声校园
“老师好。”这样一句简单问候的话语,放在普通学校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放在海南省文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很难在校园里听到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只能用手势来表达。这里的学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里的老师也把青春奉献给了无声的校园。
初生牛犊不怕虎
十年前,陈振宇从江苏省南京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回到海南省文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教学工作。
由于学校里年轻而又是特殊教育师范毕业的老师特别少,所以刚刚拿起教鞭走上三尺讲台的她,便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学校二、三年级语文科教学工作兼二年级班主任,同是还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
在行的人都知道,少先队工作并不是一件好差事,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再加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再加上刚刚起步的新学校,再加上学生是残障儿童,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黄毛丫头”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这样的形势,陈振宇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暗暗下决心,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我就要有信心干好这份育苗树人的崇高事业,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为了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她一直要求自己把晓理、动情、施爱,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
她把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并尝试了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变智育为重心的应试教育为以德育为重心的素质教育。
文昌市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的是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这些孩子听不见,靠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利用什么能让这些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呢?为了得到答案,陈振宇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整天想的就是这个问题。香港企业的爱心人士捐赠给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器具让陈老师如虎添翼。陈老师在课余找资料,课上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晚自习还额外给学生“加餐”。从此孩子们的话题多了,视野开阔了,知识面广了。
那个时候她睡在学生宿舍楼三楼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上课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每天7点30分下晚自习她都会留在教室里用手语和学生一起“谈”心,告诉他们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身边的趣事,生活里的常识……
她时刻提醒自己:尽量多的告诉一些孩子们耳朵听不到的东西, 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陈老师随时把自己摆在儿童的立场上,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与他们一起进行科技制作,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并作社会调查,指导他们设计有趣有益的活动……
才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学校的老师发现孩子们好像特别喜欢这位新来的老师,课间总是围着她“说”这“说”那。陈振宇就这样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与每一位孩子分享着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
将孩子从游戏机中夺过来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辅导员,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班,还是一个学校。现在同学们的学业负担变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有的同学找到了自我提高的岗位,而有的同学却成为游戏机的“俘虏”。
“爱玩的孩子才能有创造。”她如此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娱乐活动和场所,就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陈振宇的想法得到校领导和家长们的支持。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她利用少先队组建校园乒乓球队、跳棋俱乐部、排球队、智力乐园、舞蹈表演等兴趣小组,利用留校的周末进行比赛。“把同学们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既清除滋生消极行为的温床,也增长了学生的技能。”陈振宇笑着说道。
学生的贴心大姐姐
陈振宇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大姐姐这一角色中。作为班主任她对儿童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爱心,尊重他们,并以诚相待。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处处为学生着想,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办公室里,经常有学生进进出出,孩子们把快乐与她分享,把烦恼她倾诉。学生之间发生争吵,总是第一个找她“评理”。对此,她总是认真倾听,尽力帮助。因为她知道,冷了一个,就会冷了一群。
同事们常戏说她太纵容学生,但她却理解为那是宽容和信任,因为宽容能吹开迟放的花朵,唤醒冥顽的灵魂。“给学生一点宽容,让他有自我反省的余地,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近十年的教育生涯她爱上了教育事业,全身心地奉献特殊教育事业。学校是一座舞台,让她体验了各种角色;学校是一个炼炉,使她练就出一身本领;学校还是一个小社会,让她的智慧在这里碰撞,能力在这里提高、青春在这里绽放异彩。(记者 吴声婧 实习记者 胡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