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台风灾区积极恢复生态植被
树还会长 地还会绿
文昌台风灾区积极恢复生态植被
本报文城2月10日电(记者刘笑非)奋力铲下铁铲,熟练地放入一株木麻黄树苗后盖上红土。几个月来,文昌市翁田镇内六村村民小组长王康生时不时会和村民一起重复这样一组动作,种下这么多木麻黄,为的是尽早恢复被台风破坏的海防植被。
内六村,是去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的登陆点。每次进入内六村,大家都会经过一大片坡地。看起来光秃秃的土地,冒出斑斑点点的几处新绿,隐隐透着春天的味道。
听到有人形容坡地光秃秃,王康生笑了起来,笑容中却有一丝苦涩:“地上种的都是木麻黄苗哩,虽然没种多久,现在也有半米高啦!”王康生说,去年7月18日前的这片土地,种满了几年树龄的木麻黄,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当村民在“威马逊”登陆后第二天从安置点出来时,却看见这连片的木麻黄,连着整个海边的海防林,几乎全毁。“重建房子只要花钱,几个月就修起来了,而这树林不一样,能长到海防林标准的木麻黄,需要的是时间。”
对整个文昌而言,台风不仅刮走了房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海防林都没拦住威马逊,如今海防林都没了,靠什么挡住台风?”王康生的担忧显而易见。
担忧并不意味着毫无方法。在文昌市林业部门的协助下,内六村村民们一起重建着那道绵延的绿色屏障。“清地一块,造林一块”,是台风后文昌市对沿海基干林带和被毁林带进行重新造林和补植改造的推进方式。
“别看木麻黄苗现在还小,但长起来可不慢。”王康生的脸上又浮现出笑容,“以后就看它们的了。”顺着王康生的脚步走进内六村,村道两旁每隔5米就有一棵用网布保护起来的椰树苗,而椰树,也正是在“威马逊”中“幸存”最多的树种。
文昌人对椰子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它的防风能力又出奇的强,正好成了当地灾后恢复生态的主要选择。“重建房屋,重建生活,还不能忘了重建生态环境。”靠大自然吃了半辈子饭的王康生,很懂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当文昌市号召植树、推进海防植被恢复时,王康生和内六村的村民积极响应。
如今开春,种下的木麻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整个文昌市也力争在今年底完成全市沿海防护林带灾后重建任务。重建植被虽需数年才能达到灾前的效果,但至少开启了生态恢复的进程。截至目前,文昌市灾后已经新种植树苗数十万株,恢复植被超过两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