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加快铺前古镇改造,打造海口后花园
清晨的文昌市铺前镇并不宁静,热闹的渔港码头,正在实施街景立面改造工程的骑楼街区……这里,曾经是海南重要的渔港和商铺。
而连接海口的跨海大桥——铺前大桥也在抓紧施工。
“铺前大桥开通后,这里到美兰国际机场只要20分钟,到海口市区只要半小时!”文昌市委书记刘登山说,为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部署要求,文昌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多措并举,积极发展航天产业、加快推进琼北大草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同时,加快了铺前古镇改造和铺前大桥的施工,着力打造区域合作典范,打造海口人民后花园、文昌新门户,为建设美好新海南贡献文昌智慧。
特色古镇新韵味
铺前至今保留着海南保存最完整、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百年老街——胜利街。胜利街两侧皆为骑楼式建筑,独具特色,各建筑无一雷同,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和旅游价值。为了让骑楼老街保留100年前的风格,文昌市铺前镇对老街进行了立面改造和修复。
在胜利街,23间南洋骑楼风格的铺店已经粉刷成白色的建筑,这是老街最原始的风貌。据了解,老街共有南洋骑楼风格的铺店133间,目前23间已经完成改造,5间正在安装门窗进行加固,剩下的部分也在逐步启动当中。
“铺前镇多年来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繁华的商业气息和浓郁的渔港风情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如今的铺前,通途铺就、大桥飞架,曾经的‘天堑’‘瓶颈’正被逐一破解,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镇,一度放缓的脚步又再次加快迈进。”铺前镇委书记林勉说,“铺前复兴”,是今年铺前镇委、镇政府提出的战略发展口号。
据《文昌县志》记载,1920—1938年间,铺前港已有私人远洋三桅木帆船15艘,约万吨,常通往东南亚一带国家运货返回。美丽的铺前港,不仅是渔港和商埠,更是天然的避风港,也是琼州海峡的出海口,是历史上海南岛与大陆较接近的重要港口之一。
历史的繁华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在铺前港消褪。现如今,在这里依旧能感受浓烈的渔港气息。“铺前盛产海鲜,海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也为我们弘扬铺前美食品牌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林勉看来,重塑铺前古街繁华,不仅要以街区保护为基础,将各街道进行改造、提升,融入商业元素,更要注重文化的保护,从而实现整个片区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增亮点
在铺前镇新兴街,记者看到,改造示范段整段一层柱、二层梁板浇筑砼,整段搭设二层排架和整段二层柱绑扎,以及外架搭设均已完成。铺前镇人大主席韩壮畴介绍,该项目改造总长1.3公里,涉及158栋建筑,改造建筑立面总面积21396.1平方米,改造侧立面面积为5367.69平方米,骑楼样式70多种,改造内容涉及人行道改造,地下管网、道路改造等多项工程,同时还将对沿街街道景观,亮化、绿化工程等项目重点打造。
“‘海澄文’一体化,强化了铺前与海口的交通联系,极大缩短了两地的交通时间,这为铺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韩壮畴说,铺前镇将以此为契机,依托铺前港、百年老街、海底村庄、斗柄塔、溪北书院等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特色全域旅游,在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镇区的居住环境、优化投资开发环境的基础上,打造海南旅游新亮点。
与此同时,铺前镇还启动了特色产业小镇的建设。在特色产业发展上,铺前镇规划了五大板块,一是步行古镇商业文化街,二是港湾餐饮娱乐休闲带,三是旅游服务新区,四是农林渔牧和农业观光板块,五是外围旅游景点,包括木兰湾灯塔、七星岭等。“我们将按照五大板块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实现铺前产业的提升。”文昌市铺前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所长符峻说。
深度融合添活力
在临近铺前镇的罗豆农场,文昌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琼北万亩大草原田园综合体项目将罗豆农场、铺前镇、锦山镇、冯坡镇、翁田镇4镇1场近4万亩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正积极打造以牧草产业为核心,以特色乡村旅游及畜牧养殖为辅,同时拓展农村电商、仓储物流等相关辅助产业,在当地形成一个一、二、三产联动的牧草产业集群。
此外,为加快三地的产业融合发展,文昌市在省域“多规合一”总体规划框架下,进一步深化航空航天、南海资源保护开发服务保障和应急救援、热带高效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在产业转型、服务业开放、体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是我省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位于铺前镇文北中学校园内,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儒初)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
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0多亩。院里古树成荫,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全部砖瓦结构,由东西廊相连,四周以围墙环绕,院内分设大门、讲堂、经正楼、斋堂、东西两廊五部分。书院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
百年老街(骑楼)
铺前圩老街(现名胜利街),始建于1895年,1903年建成,形成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南北长180余米,东西长354米,街宽7米。该老街两旁有南洋骑楼风格的铺店133间,楼顶注重装饰,阳台、花栏各具特色,柱梁、峰顶美丽绝伦,各建筑立面、柱体、墙面图案、女儿墙竟无一雷同,中西和壁的立面装饰、匠心独运的细微处理手法以及它们组合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百年来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古色依旧,风范尚存。
七星岭斗柄塔
斗柄塔位于铺前镇七星岭200米高的主峰上,尤如七星排斗,故得其名。斗柄塔对望琼州海峡,登至塔顶可俯视琼州海峡,尽览远近景物,顿觉天高云淡,令人心旷神怡。
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塔呈八角形,共7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造,以线砖与棱角牙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可登塔顶。塔身高约20米,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两向,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绪十三年孟夏重修”。 (本版策划 菲菲 撰文 菲菲 阿策)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