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加大小额贷款力度 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29.06.2021  15:16

  “这边是榴莲蜜、沉香、椰子树,开垦撂荒坡地种的,那边有5亩左右的耕地,用来种植瓜菜,一年有四五万元收益。”6月25日中午,文昌市文城镇新井村村民陈关上细数自家产业时,满眼期待地说。不远处,是他新盖的房子。

  “如果不是小额贷款带来‘及时雨’,我都没有本钱投入生产,更别说改善生活了。”说起变化的生活,陈关上由衷地感慨。

  海南日报记者获悉,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是文昌市“为民办实事”事项和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帮助数千农民脱贫致富,也助力文昌当地特色产业“开花结果”,深受群众好评。

  文昌农商行工作人员帮扶文城镇新井村村民陈关上(右)发展产业。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脱贫致富的“及时雨”

  今年35岁的陈关上曾在深圳打工,后因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回到村里。因家境贫寒,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他能主动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说明不是‘懒汉’,之所以在村里的产业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生产条件差,缺乏资金投入。”文昌农商行授信审批中心主任林剑告诉记者,2017年,得知陈关上一家的情况后,农商行工作人员在扶贫干部的引荐下,及时给陈家发放了2万元贷款。

  买种子、购肥料、浇灌田地……第一年贷款,陈关上全部投进瓜菜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卖瓜菜收益4万余元,不仅如期还上了贷款,而且小有盈余,这让他信心倍增。第二年,他毫不犹豫再次申请了小额贷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从首次获得小额贷款至今,陈关上一家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居住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最让他感慨的是,小额贷款“及时雨”是由政府全额贴息的。

  文昌市金融办负责人周坚告诉记者,文昌本着为民服务的态度,按照“能贷尽贷”的原则,今年已为66户脱贫户发放全额贴息小额贷款210余万元,覆盖率达48.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按照8%的比例,给予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市级配套资金远高于省级要求。

  文昌农商行工作人员与会文镇宝峙村养殖户梁昌凛(左)在交流。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产业发展的“加油站”

  距离陈关上家20公里外的冯家湾水产养殖户梁昌凛,也是农民小额贷款的受益者。

  6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文昌市会文镇宝峙村,52岁的梁昌凛正在自家的虾塘边投食,他轻轻提起池塘里的网兜,受惊的对虾四处逃窜。

  “你别看这只有一亩多大的虾塘,管理起来也有不少烦心事。”梁昌凛告诉记者,水产养殖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正常情况下,每亩虾塘每月电费和饲养费都得数千元。而高昂的成本背后,如果不幸碰上暴雨极端天气,前期投入很可能就打了水漂,那就“雪上加霜”了。

  这样的情况,梁昌凛不是没有经历过。几年前,一场暴雨让他辛苦喂养了数月的石斑鱼几乎跑光了。一筹莫展之际,是农户小额贷款为他“加油”鼓劲,提振了继续发展养殖业的信心。

  “文昌农户小额贷款发放及时,政府贴息力度大,让我从事的水产养殖业发展稳定。”梁昌凛如是说。

  据了解,文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划拨3500万元用于农民小额贷款贴息配套资金,加上省级配套资金3400万元,今年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达6900万元。

  乡村振兴的“助力器”

  邢福前是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养了14头黄牛,种了4亩水稻、3亩地瓜和2亩花生,还带领村民承包房屋装修等工程。

  “低息信用贷款政策好啊,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中的资金难题。”说起致富经历,邢福前说道。不久前,他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从银行申请到100万元额度低息信用贷款。

  据悉,为支持镇村经济发展,2021年以来,文昌率先在文教镇试点“金融小镇”创建工作,并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采取整村授信的方式,支持部分村庄有信用、有市场的农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降低农户融资成本。

  “以前都是客户去银行申请,客户经理到村里调查了解情况。现在是银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柜台‘搬’到百姓家中,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通过‘党建+信用村’,实现整村授信,为村民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低息信用贷款。”中国农业银行文昌文教支行行长宋金穗介绍,该行按照村党支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推荐意见,主动对接、简化程序、精准投放、择优选择,筛选出一批守信誉、有思路的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具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就农业产业和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从而补齐了农户发展产业融资难的短板,方便村民,也降低了金融风险。

  “有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如有源头活水,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邢福前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