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文天瑞墓:碑文写在坟后 裔孙不贤不予立碑

04.08.2014  14:25

      原标题:碑在坟后的文天瑞墓:裔孙不贤不立碑

      文天瑞后人在万宁后安镇曲冲村文氏宗祠中修建的“天瑞公殿堂”。

      清代乾隆年间,文天瑞的后裔才为他立墓碑。

     

      乡村小路旁开满黄色小花的这座土堆,就是文天瑞墓。

      南宋末年渡琼的文天瑞,是海南文氏的始祖。他是何年迁琼,为何迁琼,至今仍是个谜。

      文天瑞生前曾给子孙遗命:后世读书人不到百人,不许给他树立墓碑。于是,直到乾隆后期的1787年,才有众多裔孙共同为他立碑。

      文天瑞的坟茔乍一看很平常,但其墓碑位于坟墓背后,却又与众不同,也仍然是个谜。

      宋末,文天祥死节,不降元,更不仕元,哪怕忽必烈公开表示要给他“宰相”的官位。

      就在宋朝灭亡和文天祥被俘之前,很多汉人已经纷纷蹈海南下,避乱琼州,他们当中,就有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

      文天瑞在海南岛留下的正式史料很少,更多的是其后代口耳相传的一些零星记忆。在他身后,一直没有墓碑,直到清朝中后期才由近百名裔孙“仝立”。至今仍是个谜的是,文天瑞的墓碑立在坟茔的后方,而不是惯常见到的正前方。

      荒坡孤冢

      在万宁市后安镇桥头村南侧被称作“火烧墩”的一片荒坡上,偶见三两头水牛悠然地啃草,坡地上一条东西走向的羊肠小道右侧,有一个常年长满杂草的“土堆”,其实是一座古墓,只因每年清明节过后,多雨湿热的气候让植被快速生长,很快又遮盖了坟墓的原貌,加之看不到墓主的碑刻,自然让初来乍到者联想不到那里是一处坟茔。

      若不是文氏族人文亮三带路,外人要想找到文天瑞之墓,绝对是难上加难,因为从后安镇上到墓地,道路狭小、弯曲、崎岖,不少路段甚至有树枝和荆棘拦路,文亮三在前头开车引路,免不了要经常下车疏通障碍。

      在火烧墩,海南日报记者向村民了解到,这个地方原先叫“和尚墩”,后来觉得极其不雅,才根据海南话的谐音,改名“火烧墩”。当然,这个名字也不见得就“雅”了。

      不过,万宁文氏的家族史料,从墓碑到族谱,仍对先祖葬身之所沿用“和尚墩”的说法。

      宋末来客

      拨开荆棘,折断带刺的枝桠,绕到墓的后方——北面,终于看到一块高约2米、宽约60厘米、周边砌了灰泥的墓碑。墓碑上方正中间是一个“阴阳两仪”的图腾,周围有吉祥浮云的图案;碑心自上而下阴刻“皇元文氏迁万宁始祖公坟”,共11字。

      右侧有3行小字,扼要介绍了墓主的履历:“公讳天瑞,号东山,江西吉安庐陵富田人,宋状元少保、右丞相讳天祥公,进士、知惠州、宣授广西道讳璧公同堂从弟也,随璧公任惠守,乔迁万宁卜居文田,娶王氏。仝葬于和尚墩之原,丙向。”

      左下方是密密麻麻的立碑人名单,目测约有百人之多;落款有别于常规的左侧或左下端,而是位于左上方——“乾隆丁未仲春吉旦”。“乾隆丁未”是1787年,迄今220余年,墓碑的始立年月不可谓不久远。

      墓碑上刻的“文田”,即今天的“文田园”,村子位于文天瑞墓西南方向约400米处。从这个地名可以想见,当年这一带应该都是文家的田园。

      海南文氏宗亲会会长文爱精给记者讲起了一个传说了700年的故事。

      相传文天瑞刚到海南,在文田住下之后,娶妻生子,过着耕读传家,隐居般的生活。后来,他听说在今天火烧墩这个地方,有一座庙,庙里的“和尚”白天装模作样诵经念佛,夜里却到附近的村庄里,打家劫舍,奸淫妇女。激愤之下,文天瑞只身前往庙里,与那些假和尚理论一番,不料遭到围攻。好在文天瑞有武艺在身,而且机警过人,很快就把假和尚打败了,并且将他们悉数赶走,从此地方上一片安宁。“和尚墩”之名,据说就是因

      为那里曾经有和尚庙而得名的。

      元代初年,文天瑞离世前,嘱咐子孙把他葬在“和尚墩”上,似乎有继续守护一方的遗愿。

      据1986年重修的《文氏族谱》记载,文天祥的弟弟文璧被朝廷授任广东惠州知府后,堂弟文天瑞一度随他上任,生一子文远,字应麟;不久,便从惠州迁居万州,住在“梁村”,后以自己的姓氏改为“文田”。

      文天瑞在海南娶妻王氏,又生了4个儿子,依次是文举、文焕、文炳和文炜。

      文举的后代在族谱中仅记载了8世,清末族中修谱时,有人认为他这一支已经“乏嗣”——没有后代。不过,文爱精前些年在东方四更看到一张文氏“宗支图”,显示东方、乐东和昌江一带的文姓,极有可能是文举的后裔。

      文焕和文炳后来迁居后安曲冲村,他们的裔孙有2000多人,约占全岛文氏宗亲的十分之一;文炜迁往后安的吴村。

      如今,文天瑞的后人已有43代之多,还分布在琼海、文昌、定安、屯昌、海口、澄迈、三亚、陵水等地,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而他的长子文应麟,则是广东、香港两地文氏公认的先祖。不过,也有资料显示文应麟是文璧的孙子,这或许是由于文天瑞南下时,将年幼的长子托付文璧抚养的缘故。

      遗憾的是,文天瑞出生、迁琼和去世的时间,包括他渡海入琼的原因,碑文和族谱都没有记载。

      有一个历史细节值得注意。

      1278年,文璧与宁死不降元朝的哥哥文天祥不同,他在改朝换代之际,选择了打开惠州城门,投向忽必烈的怀抱。

      文天瑞是否由于政治立场问题而与堂兄决裂,至少是无法接受文璧的抉择,来不及携妻带儿就匆匆离开惠州了呢?

      如果文璧降元是文天瑞迁琼的原因,那么,文天瑞来到海南岛的时间当在1278年前后。

      1279年,大宋王朝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墓碑之谜

      “我们从小就听到这样的一个先祖遗嘱:文门子弟,将来读书人不到100人,就不要给他立墓碑。”在后安曲冲村“文氏宗祠”前,80岁的族老文炳荣告诉记者,“遵祖遗训,文氏裔孙到乾隆年间,贡生、庠生人数突破了百人,所以才联合各支宗亲给天瑞公树碑。”

      那么,文天瑞的墓碑为什么立在坟后而不是坟前呢?万宁后安的文氏宗亲也不明其中玄机,于是记者请教了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研究院阎根齐。

      阎根齐从事古代建筑和墓葬文化研究多年,可谓阅“墓”无数。他对此也感到惊讶和意外:“一般地说,汉族墓葬的碑刻都设立在正前方,我国只有回族的墓碑才立于坟墓的后方。文天瑞的墓碑位置与众不同,反其道而行之,或许另有隐情。”

      文天瑞身后迟迟不立碑,立碑也是立在墓的后方,当真在他走之前就有所顾虑吗?

      难道会有假和尚回来报复,害得他尸骨不安的担忧?还是不愿在元朝政权之下,为官府所注意,以免遭受不虞之扰?

      这真是文天瑞墓的一个待解之谜。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