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探索构建现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提升基层文化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08.11.2016  20:07

  地处海南中部山区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这里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然而这里的文化服务水平并不低,部分文化服务项目还走在全省前列,保亭人民群众可以享受丰富多元的文化服务。

  “中央对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保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保亭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达到或超过规定指标,努力建成贫困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典范。”保亭县委主要领导表示。

  总分馆体制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在贫困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任务重、难度大、情况复杂。为此,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保亭十分重视顶层制度设计研究,结合本地区实际,以“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越式发展研究”为题积极开展制度设计研究,着力调研、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

  两年多来,课题组深入基层、扎实调研,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专题研讨,最终实现了研究成果与制度转化同步。通过制度设计,保亭制定并通过了《保亭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保亭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使文件精神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

  针对高地、林地散居居民固定文化设施无法覆盖的问题,保亭积极构建了固定设施、流动设施和数字设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设施网络体系。通过配备流动服务车,将图书资源、讲座资源、展览资源、影戏资源、活动资源等按时定点送达最基层。探索构建现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载体,提升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自示范区创建以来,保亭通过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建设,协调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规范基层文化机构用人制度等多措并举,有效实现了服务效能的显著提升。

  据介绍,总分馆体制可以将独立、分散、“孤岛”式存在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交流联动、服务城乡一体,是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服务效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保亭积极推进县域范围内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建设,提出构建以县图书馆、县文化馆为总馆,以乡镇文化站为分馆,以村级(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为流通服务点,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和文化馆(站)总分馆体系,在县域层面统筹使用农村文化经费专项,让资源与服务流动起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着重解决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问题;文化馆(站)总分馆服务体系,着重解决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培训指导与服务问题。

  数字文化馆联通城乡

  近日,在保亭县新建成的数字文化馆中央课堂大厅内,十几名瑜伽爱好者在瑜伽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瑜伽。

  “保亭数字文化馆采取总分馆制,这里(总馆)的培训课堂,群众在各乡镇文化分馆能实时收看,他们也可以跟着学习。”保亭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表示,以前学习广场舞,要么群众集体到县城学习,要么老师下去培训,这种远程教学,就免去了大家奔波之苦,极大地方便基层群众学习舞蹈、音乐等。

  据介绍,保亭数字文化馆项目于去年12月份开始创建,面积约1000平方米,投入建设经费520余万元,今年4月15日建成,并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是保亭实施精准文化扶贫的一大举措,为该县群众在业余时间提供一个学习的好去处。

  据介绍,保亭数字文化馆设有舞蹈教学体验区、书法教学体验区、音乐教学体验区、摄影教学体验区、互动拍照体验区、上网冲浪休闲区等十一个休闲体验区域。在此基础上,建成联通城乡、实时同步开展艺术辅导的“中央课堂”远程培训系统,一举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培训、服务等多重壁垒,形成数字化的文化艺术内容和群众文化活动集成服务全新格局。

  “保亭‘数字文化馆’是保亭落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数字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来打造数字文化的一个艺术体验空间,吸引更多的群众体验文化的魅力,也为群众提供一个文化艺术的学习平台,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创建带来的‘文化福利’。”保亭县文体局局长吴凌云说。

  保亭数字文化馆面积之大、功能之多,得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2011年以来,我省文化馆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大多数文化馆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计算机及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设备,使办公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海口市群艺馆、儋州市文化馆、白沙文化馆等9家文化馆建立了网站,3家文化馆建立了网页,使文化馆的工作走上网络化管理。但数字文化馆建设在我省发展滞后,目前只有保亭建成投入使用。”省文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