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干部教育培训班】第四讲: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动向

29.09.2014  10:48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施晓光教授作报告

 

21世纪,全球化浪潮波及世界,著名的《世界是平的》一书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现实”,那么它在教育领域会产生影响吗?9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施晓光教授为我校教师和全体干部作报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动向》,明确提出全球化不仅对生产部门有影响,更在深层次改变着高等教育,“我们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能够面对全球的市场,teaching with global perspective.”

施晓光教授首先梳理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背景和思想基础。农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社会转型,信息社会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以及无法抗拒的全球化,催生了种种新的社会思潮和新教育观念。这些新的教育观念包括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完人化和民主化等等,都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施晓光教授分析了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大学和高等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受到普遍的关注;重视院校治理模式变革成为改革关键;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教学信息化;重视院校研究和信息公开等九大方面。

施晓光教授在报告中旁征博引,比如在讲到新的社会思潮时,援引《学术资本主义》一书中描绘的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的影响:“行政人员成为了经理人;政府和公司联姻;教授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消费者,学生也成为了可买卖的产品。”在讲解高等教育质量时援引美国《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和UC伯克利大学“明星教授计划”的做法等。他还常常妙语连珠,例如在讲到教育民主化的问题时说“大学是个大泡菜坛子”、“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情,但只有‘民主’却办不成事情”,紧抓听众注意力。整场报告中,施晓光教授的很多观点都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武耀廷校长在总结发言时说,施晓光教授讲解的“五大背景”、“九大趋势”,对我校的发展带来很大启示。他尤其对大学治理结构问题体会深刻,并就九大趋势中的“重视院校研究和信息公开”问题顺势展开了一次关于我校财政状况的现场信息公开,他还用完美装修模式比喻大学治理模式,引来听众积极反响。

这场报告由武耀廷校长主持,曹瑜副书记、廖民生副校长及我校机关全体干部和讲师以上教师参加。该场报告是我校2014年干部教育培训班的第四讲,本次干部教育培训班面向全体干部、专业课程负责人和讲师职称以上教师举行,内容将涵盖中外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及法律防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与高校干部、教师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

(责任编辑   郭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