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导向·提高效能·加快融合——全面深化文化体制综述
2015年,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关键之年。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为人民抒写,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精神食粮送到百姓身边,用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把握导向,努力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了解共和国发展史,必须要到赣南这个地方,这是能使文学创作得到营养的地方。”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说。2015年4月,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的56个民族作家来到江西赣州创作采风,他们走进瑞金、宁都、兴国、赣县、会昌、寻乌、龙南等地,深入群众生活,走进田间地头,追寻革命先烈足迹,用文字书写赣南老区的历史与现实。
慰问演出、艺术采风、体验生活、结对帮扶……一场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我国文艺界广泛开展。数千文艺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要求。
一年中十几次下基层参加各类公益演出,中国音协副主席、歌唱家关牧村获益良多:“有了人民鱼得水,失去人民树断根。艺术家的喉咙长在自己身上,艺术生命却存在观众之中。”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广大文艺工作者从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优秀作品,滋润心灵,回报人民。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创作中,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具有较高说理性和说服力,播出后颇受好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出重点出版物选题120种,启动“百种经典抗战图书”重印再版工作,《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中国胜利日》等内容宏阔、朴实生动、可读性强。
——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超过200亿元。在高票房国产电影中,《狼图腾》《战狼》《重返20岁》《失孤》等影片,喜获口碑票房双丰收。
——在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项目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的项目有70多项,如话剧《红旗谱》、歌曲《天耀中华》、篆刻《中国梦: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材的项目有60多项,如豫剧《焦裕禄》、音乐剧《站台》、京剧折子戏《廉政灶》。
两个多月前,一则“文化部将削减六成以上文艺评奖”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各类全国性文艺奖项41个,将减少60%左右;对拟保留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减少分项和层级,原则上按照30%比例精简。
文艺界人士称赞此举利好创作:重塑艺术评价体系,让艺术回归艺术本身而不再是名利的附庸,才能让文艺园地德艺双馨、欣欣向荣。
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图书馆开展“彩云服务”创新实践活动,“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让读者成为图书采购员,所选新书可作为图书馆馆藏图书;重庆巴南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物联网”,形成“你点我送,互联互通,政府购买,社会参与”的服务新模式;北京、天津、惠州创新文化投入机制,实行“文化惠民卡”制度,市民看电影、看戏等文化消费享受一定补助……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按照这份文化民生“施工图”,各地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努力兜住底线、补齐短板。
目前,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的指导下,已有山东、浙江、湖北、四川、广西等25个省区市建立了协调组,明确了职责、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安徽、江西、山西、陕西等地结合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法人治理结构等试点工作,组织专家队伍,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创新。
今年5月,国办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等四部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服务方式、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付款重要依据等规定,为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对接百姓需求提供了政策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约15万个行政村没有文化设施,占总数的26%。与此同时,基层公共文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为整合资源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部启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取得初步进展:浙江整合农村演出舞台、音像放映、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讲堂等各类设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阵地,全省已建成3400多个文化礼堂;安徽选择了100个中心村作为试点,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为群众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本场地。
文化部透露,一份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在起草中,今后在城乡社区街道,将有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
加快融合,全面进军新媒体占领舆论新高地
放眼当下,6亿多网民、5亿手机网民,中国已成为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业的整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说。
推进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媒体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单位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改造生产流程、拓宽报道手段、推进技术升级,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自我改造,吹响了全面向新媒体进军的号角。
以中央主要媒体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此长彼长,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兴媒体平台“破茧而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推出的客户端,迅速成长为新媒体传播空间的“舆论重镇”;澎湃新闻、上海观察、并读、界面等一批“现象级”新媒体项目纷纷涌现,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日益壮大。
融合发展的步伐在出版领域也留下了坚实的脚印。2015年3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进一步提高出版业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把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纳入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对30多个出版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优先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各出版单位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运营模式,一个“内容多种创意、多次开发、多次增值”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现雏形——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建设运营凤凰云计算中心,开发上线了“凤凰悦读”和“凤凰享听”两个自有大众出版平台;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建设了数字教育、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和互动娱乐四大新媒体平台,形成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全媒介文化生态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出“看新闻、玩游戏”的新模式,有效聚拢年轻用户,日访问量最高达到1000万;青岛出版集团依托传统出版资源向互联网延伸再造,推出“微书城”“云课堂”等移动应用,创办了具有城市传媒特色的“城市数字化社区”……
融合发展如火如荼,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实力强劲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出版传媒集团,正在成长壮大。